薰医草【4134】关于《难经·藏象·三十七难》(续)

2023-10-28 10:54:48

薰医草【4134】关于《难经·藏象·三十七难》(续)

 对本段文字做一个说明。【1】本难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一个是关于“五脏和七窍”之间关系的问题。另一个是邪在五脏和邪在六腑引起的气滞血瘀所导致的疾病问题。还有一个是因为气血阴阳失调引起的“关格”问题。【2】本难所提出来的问题在《黄帝内经》中的《灵枢·脉度第十七》里有比较详细的论述。《脉度》中的原文是:“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合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3】本难后半段的问答在《黄帝内经》中的《灵枢·脉度第十七》里也有详细描述。该篇的原文是:“黄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岐伯答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4】不过,必须要指出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这段对话讲的是“阴跷脉和阳跷脉”的问题,而《难经·三十七难》中的这段话并没有明确说明是阴跷脉和阳跷脉,而只是笼统的说“气独行于五脏......”。我的理解是,《灵枢·脉度》解释的是准确的。【5】关于“莫知其纪,终而复始”的描述在《黄帝内经》的《灵枢·动输第六十二》中也出现过,该文的原文是:“黄帝曰:善。此所谓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此之谓也。”,这段话的意思是,黄帝听了本文的对话后说:讲得好。所谓的营卫之气的如环无端、难以测知其纲纪、终而复始,讲的就是这些。【完】(全文大约350字左右)2023.10.28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