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4097】关于《难经·经络·二十五难》(下)
2023-10-15 22:06:46
薰医草【4097】关于《难经·经络·二十五难》(下)
【3】本难主要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十二经是对应着脏腑而言,但其实人体只有五脏六腑,另外一条经脉对应的是哪一个脏器呢?本篇直接说明了,所对应的这一脏指的是“心主”。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从人体的“心脏”中会“别生”出两条脉络,一条是心经、另一条是心包经、即心主。所以,人体的五脏六腑就对应出来了十二条经络。这其实说的就是人体的“一脏两经”。其中,心经对应的是小肠经、心包经对应的是三焦经。又因为三焦也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有着重要功能的腑器官,其特点和心包有点类似;而从脏腑表里的关系上来说,心包对应着三焦,所以,本篇总结道:这两者“俱有名而无形”。【4】本难所讲的关于“心”有两条经脉的内容在《黄帝内经》里《灵枢·邪客第七十一》中有所涉及。《内经·邪客》中的原文是:“心主之脉,出于中指之端,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伏行两骨之间,外屈出两筋之间,上至肘内廉,入于小筋之下,留两骨之会,上入于胸中,内络于心脉。歧伯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入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这段话的意思是,(1)手厥阴心包经,从手中指指端出来,回过头来向内延伸。沿着中指的内侧上行,流注于手掌中。然后在尺骨和桡骨之间运行。再其后,向外延伸至两筋之间、手腕关节的骨肉交界处。这里的经气流动滑利。(2)在手腕部向上两寸的地方,再次向外屈折,从两筋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出来,一直到肘内侧,进入到小筋的下方。(3)流注于两骨的汇合处,再向上进入胸中,最后在内归属于心脉。手少阴心经,是心所主的经脉。(4)心,是五脏六腑中最大的主人,是精神寄居的场所。心脏器质坚固,外邪所以就不会侵入进去。如果容得了外邪进入,那心脏就会受到伤害。心脏受伤以后,神气就会耗散。神气耗散了,那人的生命也就终结了。所以,凡是说外邪侵犯心脏的,其实,说的都是侵犯的心包络。所谓的“包络”,指的就是心主之脉,即心包络,或手厥阴心包经。【完】(全文大约70字左右)2023.10.15
薰医草【4097】关于《难经·经络·二十五难》(下)
薰医草【4097】关于《难经·经络·二十五难》(下)
【3】本难主要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十二经是对应着脏腑而言,但其实人体只有五脏六腑,另外一条经脉对应的是哪一个脏器呢?本篇直接说明了,所对应的这一脏指的是“心主”。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从人体的“心脏”中会“别生”出两条脉络,一条是心经、另一条是心包经、即心主。所以,人体的五脏六腑就对应出来了十二条经络。这其实说的就是人体的“一脏两经”。其中,心经对应的是小肠经、心包经对应的是三焦经。又因为三焦也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有着重要功能的腑器官,其特点和心包有点类似;而从脏腑表里的关系上来说,心包对应着三焦,所以,本篇总结道:这两者“俱有名而无形”。【4】本难所讲的关于“心”有两条经脉的内容在《黄帝内经》里《灵枢·邪客第七十一》中有所涉及。《内经·邪客》中的原文是:“心主之脉,出于中指之端,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伏行两骨之间,外屈出两筋之间,上至肘内廉,入于小筋之下,留两骨之会,上入于胸中,内络于心脉。歧伯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入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这段话的意思是,(1)手厥阴心包经,从手中指指端出来,回过头来向内延伸。沿着中指的内侧上行,流注于手掌中。然后在尺骨和桡骨之间运行。再其后,向外延伸至两筋之间、手腕关节的骨肉交界处。这里的经气流动滑利。(2)在手腕部向上两寸的地方,再次向外屈折,从两筋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出来,一直到肘内侧,进入到小筋的下方。(3)流注于两骨的汇合处,再向上进入胸中,最后在内归属于心脉。手少阴心经,是心所主的经脉。(4)心,是五脏六腑中最大的主人,是精神寄居的场所。心脏器质坚固,外邪所以就不会侵入进去。如果容得了外邪进入,那心脏就会受到伤害。心脏受伤以后,神气就会耗散。神气耗散了,那人的生命也就终结了。所以,凡是说外邪侵犯心脏的,其实,说的都是侵犯的心包络。所谓的“包络”,指的就是心主之脉,即心包络,或手厥阴心包经。【完】(全文大约70字左右)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