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848】关于《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2023-06-18 13:11:14
薰医草【3848】关于《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1】先看本篇的题目。“皮部”,指的人体内部的经络对应在皮肤表层的部位。比如,手太阴经,是从胸出来顺着手臂到手大拇指的一条经络,这条经络对应在皮肤外面的部分,就叫“太阴经皮部”。这就像城市中的“暗河”对应在地表上部分建筑体一样,这些地面及其建筑体就叫“皮部”。【2】十二条经脉在皮肤表层都有相对应的部位,所以,人体就有“十二皮部”。因为手足阳经和手足阴经的原理是一样的,因此,“十二皮部”就合成为“六经皮部”。也就是说,人体一共有“六个皮部”。【3】古代圣贤根据“六经”阴阳盛衰的特点,将其按性质分成了“关、阖、枢”三种。其中,对于三条阳经来说: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对于三条阴经来说,太阴为关、少阴为枢、厥阴为阖。这个概念在《阴阳离合论篇第六》中专门介绍过。根据“关、轴、开”这样的原理,这六个“皮部”便被赋予了六个很有意思的名称:(1)太阳经的皮部叫“关枢”。(2)阳明经的皮部叫“害蜚”。(3)少阳经的皮部叫“枢持”。(4)少阴经的皮部叫“枢儒”。(5)厥阴经的皮部叫“害肩”。(6)太阴经的皮部叫“关蛰”。【4】本篇非常明确的提出了以下论断:当体表的络脉受邪以后,邪气就会向内传递。传递的次序是:“从表皮→络脉→经脉→六腑→到六脏”。【5】这个传递关系如果换成“几何”思维来描述的话,那就是:皮部表示的是“一个面”、络脉表示的是“一张网”、经脉表示的是“一条线”、脏腑表示的是“一个点”。疾病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由面向点的传递过程。【6】了解“皮部”的目的是,是要知道这块皮肤下面运行的是哪条络脉、哪条经脉、哪个腑、哪个脏。从而根据“司外揣内”的原理去预判病情、从而做出及时的预防及确定治疗方案。【7】本篇的经典金句是:“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这十六个字说的是,人体表皮部分下面暗藏着与之相对应的经络;脉有经脉和络脉之分;筋有聚结和络属之别;骨有粗细和长短之度量。【8】总之,本篇是《内经》中第一次提出“皮部”的文章。也是第一篇为“十二经部”准确命名的文章。还是第一篇精准描述外邪向人体内部传递路径的文章。【9】本文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全篇大约有650字左右。【完】2023.6.11
薰医草【3848】关于《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薰医草【3848】关于《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1】先看本篇的题目。“皮部”,指的人体内部的经络对应在皮肤表层的部位。比如,手太阴经,是从胸出来顺着手臂到手大拇指的一条经络,这条经络对应在皮肤外面的部分,就叫“太阴经皮部”。这就像城市中的“暗河”对应在地表上部分建筑体一样,这些地面及其建筑体就叫“皮部”。【2】十二条经脉在皮肤表层都有相对应的部位,所以,人体就有“十二皮部”。因为手足阳经和手足阴经的原理是一样的,因此,“十二皮部”就合成为“六经皮部”。也就是说,人体一共有“六个皮部”。【3】古代圣贤根据“六经”阴阳盛衰的特点,将其按性质分成了“关、阖、枢”三种。其中,对于三条阳经来说: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对于三条阴经来说,太阴为关、少阴为枢、厥阴为阖。这个概念在《阴阳离合论篇第六》中专门介绍过。根据“关、轴、开”这样的原理,这六个“皮部”便被赋予了六个很有意思的名称:(1)太阳经的皮部叫“关枢”。(2)阳明经的皮部叫“害蜚”。(3)少阳经的皮部叫“枢持”。(4)少阴经的皮部叫“枢儒”。(5)厥阴经的皮部叫“害肩”。(6)太阴经的皮部叫“关蛰”。【4】本篇非常明确的提出了以下论断:当体表的络脉受邪以后,邪气就会向内传递。传递的次序是:“从表皮→络脉→经脉→六腑→到六脏”。【5】这个传递关系如果换成“几何”思维来描述的话,那就是:皮部表示的是“一个面”、络脉表示的是“一张网”、经脉表示的是“一条线”、脏腑表示的是“一个点”。疾病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由面向点的传递过程。【6】了解“皮部”的目的是,是要知道这块皮肤下面运行的是哪条络脉、哪条经脉、哪个腑、哪个脏。从而根据“司外揣内”的原理去预判病情、从而做出及时的预防及确定治疗方案。【7】本篇的经典金句是:“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这十六个字说的是,人体表皮部分下面暗藏着与之相对应的经络;脉有经脉和络脉之分;筋有聚结和络属之别;骨有粗细和长短之度量。【8】总之,本篇是《内经》中第一次提出“皮部”的文章。也是第一篇为“十二经部”准确命名的文章。还是第一篇精准描述外邪向人体内部传递路径的文章。【9】本文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全篇大约有650字左右。【完】202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