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822】关于《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2023-06-13 10:54:56
薰医草【3822】关于《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1】先看一下篇名。本篇的题目说的是“热病”。此前的两篇也都是关于“热病”的讨论。一篇是《热论篇》,另一篇是《刺热篇》,本篇是《评热病论篇》。虽然三篇经文讨论的都是关于“热病”的内容,但本篇和前两篇是不一样的。前两篇主要讲的是单纯的因“外感”或者“内伤”引起的发烧等疾病,而本篇讲的疾病指的是虽有发烧现象、但同时又夹杂了其他的特殊症状。也就是说,本篇所讲的“热病”在病因、病机、转归、治疗等方面和前两篇讲的纯粹的“热病”是不一样的。【2】本篇直接讨论的是有这样四种特殊症状的“热病”:(1)阴阳交、(2)风厥、(3)劳风、(4)肾风。【3】本篇对几个概念做了界定:(1)“出汗”。“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之所以出汗,是因为人们食用了五谷杂食,而五谷杂食进入到人体被脾胃消化后化生成了水谷精微之气。(2)“风邪”。“汗出而身热者,风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出汗以后身体发烧的症状没有缓解,这是因为风邪侵袭人体所致。(3)“风厥”。“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这句话的意思是:汗出以后心烦胸闷的症状没有缓解,这是因为气逆所致。这种病症的病名叫做“风厥”。(4)“风水病”。和肾有关的一系列疾病就叫“风水病”。【4】本篇有一句中医理论中非常经典的金句,这就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和《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里面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一个意思的两种表述。一个是说:邪气之所以能够侵入到人体,是因为人体内的正气已经非常虚弱了。另一个是说:只要人体内的正气充盈又健康,那邪气就不可能侵袭到人体中去。【5】本篇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全篇约900字左右。【完】2023.6.5
薰医草【3822】关于《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薰医草【3822】关于《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1】先看一下篇名。本篇的题目说的是“热病”。此前的两篇也都是关于“热病”的讨论。一篇是《热论篇》,另一篇是《刺热篇》,本篇是《评热病论篇》。虽然三篇经文讨论的都是关于“热病”的内容,但本篇和前两篇是不一样的。前两篇主要讲的是单纯的因“外感”或者“内伤”引起的发烧等疾病,而本篇讲的疾病指的是虽有发烧现象、但同时又夹杂了其他的特殊症状。也就是说,本篇所讲的“热病”在病因、病机、转归、治疗等方面和前两篇讲的纯粹的“热病”是不一样的。【2】本篇直接讨论的是有这样四种特殊症状的“热病”:(1)阴阳交、(2)风厥、(3)劳风、(4)肾风。【3】本篇对几个概念做了界定:(1)“出汗”。“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之所以出汗,是因为人们食用了五谷杂食,而五谷杂食进入到人体被脾胃消化后化生成了水谷精微之气。(2)“风邪”。“汗出而身热者,风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出汗以后身体发烧的症状没有缓解,这是因为风邪侵袭人体所致。(3)“风厥”。“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这句话的意思是:汗出以后心烦胸闷的症状没有缓解,这是因为气逆所致。这种病症的病名叫做“风厥”。(4)“风水病”。和肾有关的一系列疾病就叫“风水病”。【4】本篇有一句中医理论中非常经典的金句,这就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和《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里面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一个意思的两种表述。一个是说:邪气之所以能够侵入到人体,是因为人体内的正气已经非常虚弱了。另一个是说:只要人体内的正气充盈又健康,那邪气就不可能侵袭到人体中去。【5】本篇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全篇约900字左右。【完】20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