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804】关于《三部九侯论篇第二十》(下)
2023-06-09 09:46:34
薰医草【3804】关于《三部九侯论篇第二十》(下)
【5】在本篇中,没有特别明确的指出这“三部九侯”的具体位置,后世医家则普遍认为,这“三部九侯”具体指的是这九条经络上的相应穴位:(1)上部天、地、人分别指的是胆经、胃经、三焦经。(2)中部天、地、人分别指的是肺经、大肠经、心经。(3)下部天、地、人分别指的是肝经、肾经、脾经。【6】顺便说一下,中国古中医文化中,凡是碰到“三份”的时候,就喜欢用“天地人”来表达。凡是碰到“二份”的时候,就喜欢用“阴阳”来表达。凡是碰到“四份”的时候,就喜欢用“春夏秋冬”四时来表达。凡是碰到“五份”的时候,就喜欢用“木火土金水”五行来表达。凡是碰到“六份”的时候,就喜欢用“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来表达。凡是碰到“七份”的时候,就喜欢用“红青紫白黄褐黑”七色来表达。凡是碰到“八份”的时候,就喜欢用“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来表达。【7】本篇第一次非常明确的讲了这样一个观点,这就是:天下所有的道理,都是从最简单的“一”开始,最后以最大的数“九”结束。其中,“一”为奇数对应的是天,“二”为偶数对应的是地,人生于天地之间对应的是“三”。天、地、人这三者,又可以再继续划分成三份。这样,便就有了”三三为九“的说法。【8】本篇的经典金句是:“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这种“泻实补虚”的提法,本篇是《内经》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9】总之,本篇讲的是古代遍身诊脉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三部九侯”的脉诊,可“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病”。【10】本篇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全篇约1400字左右。【完】
薰医草【3804】关于《三部九侯论篇第二十》(下)
薰医草【3804】关于《三部九侯论篇第二十》(下)
【5】在本篇中,没有特别明确的指出这“三部九侯”的具体位置,后世医家则普遍认为,这“三部九侯”具体指的是这九条经络上的相应穴位:(1)上部天、地、人分别指的是胆经、胃经、三焦经。(2)中部天、地、人分别指的是肺经、大肠经、心经。(3)下部天、地、人分别指的是肝经、肾经、脾经。【6】顺便说一下,中国古中医文化中,凡是碰到“三份”的时候,就喜欢用“天地人”来表达。凡是碰到“二份”的时候,就喜欢用“阴阳”来表达。凡是碰到“四份”的时候,就喜欢用“春夏秋冬”四时来表达。凡是碰到“五份”的时候,就喜欢用“木火土金水”五行来表达。凡是碰到“六份”的时候,就喜欢用“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来表达。凡是碰到“七份”的时候,就喜欢用“红青紫白黄褐黑”七色来表达。凡是碰到“八份”的时候,就喜欢用“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来表达。【7】本篇第一次非常明确的讲了这样一个观点,这就是:天下所有的道理,都是从最简单的“一”开始,最后以最大的数“九”结束。其中,“一”为奇数对应的是天,“二”为偶数对应的是地,人生于天地之间对应的是“三”。天、地、人这三者,又可以再继续划分成三份。这样,便就有了”三三为九“的说法。【8】本篇的经典金句是:“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这种“泻实补虚”的提法,本篇是《内经》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9】总之,本篇讲的是古代遍身诊脉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三部九侯”的脉诊,可“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病”。【10】本篇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全篇约1400字左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