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793】关于《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下)
2023-06-04 09:14:47
薰医草【3793】关于《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下)
【4】本文强调的是,诊治疾病最重要的是看面色和切脉象,而且必须要将色和脉这两者与五行、四季、日月、阴阳等联系起来一起审视。【5】本篇认为,因为上古之人、中古之人和后世之人对待疾病的认识和态度不一样,所以,其效果就大相径庭、相去甚远。其实,这里说的是:上古之人治的是未病、中古之人治的是欲病、后世之人治的是已病。【6】在本篇,岐伯很神秘的提出了一个诊治疾病的核心法则,这个法则就是“一者因得之”。其实,这个神秘的“一”非常简单,简单到有点不可相信,这就是“经过和患者的充分沟通”,因此而得到患者充分的信息。由此,岐伯进一步判断出:当患者“有神”的时候,这个病就能治;当患者“没神”的时候,这个病就没法治愈。【7】由此,本篇又提出了中医学中的一个著名论断,即“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这便是本篇的经典名言之一。本篇另一句经典名言是“色以应日,脉以应月”,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外的面色对应的是太阳,在内的脉象对应的是月亮。【8】本篇的结论是:对于小病、非重病、心理疾病可以用“祝由”的方法;但对于大病、重病、非心理疾病,“祝由”的办法就不灵了,即“祝由不能己也”。【9】本篇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全篇约1100字左右。【完】2023.5.30
薰医草【3793】关于《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下)
薰医草【3793】关于《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下)
【4】本文强调的是,诊治疾病最重要的是看面色和切脉象,而且必须要将色和脉这两者与五行、四季、日月、阴阳等联系起来一起审视。【5】本篇认为,因为上古之人、中古之人和后世之人对待疾病的认识和态度不一样,所以,其效果就大相径庭、相去甚远。其实,这里说的是:上古之人治的是未病、中古之人治的是欲病、后世之人治的是已病。【6】在本篇,岐伯很神秘的提出了一个诊治疾病的核心法则,这个法则就是“一者因得之”。其实,这个神秘的“一”非常简单,简单到有点不可相信,这就是“经过和患者的充分沟通”,因此而得到患者充分的信息。由此,岐伯进一步判断出:当患者“有神”的时候,这个病就能治;当患者“没神”的时候,这个病就没法治愈。【7】由此,本篇又提出了中医学中的一个著名论断,即“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这便是本篇的经典名言之一。本篇另一句经典名言是“色以应日,脉以应月”,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外的面色对应的是太阳,在内的脉象对应的是月亮。【8】本篇的结论是:对于小病、非重病、心理疾病可以用“祝由”的方法;但对于大病、重病、非心理疾病,“祝由”的办法就不灵了,即“祝由不能己也”。【9】本篇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全篇约1100字左右。【完】202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