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490】《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之六十五。
2023-03-11 21:28:44
薰医草【3490】《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之六十五。这一段讲的是太阴湿土司天中“六气”的三之气和四之气。【1】原文:“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浮肿,胸腹满。”
。【2】岐伯接着回答说:(1)其中:“三之气”指的是“小满、芒种、夏至、小暑”这一个时间段。这一段的主气是“少阳相火”之气,客气是“太阴湿土”之气。(2)在三之气时,仍然是少阳相火司天之气当令,即“天政布”。因为太阴湿土司天,所以,这一段气候潮湿,地湿之气腾升,雨水下降,寒气随之而至。(3)因为又寒又湿,这种气候对于人们来说,容易患有身体沉重、浮肿、胸腹部胀满的疾病。【3】原文:“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浮肿。”。【2】岐伯接着回答说:(1)其中:“四之气”指的是“大暑、立秋、处暑、白露”这一个时间段。这一段的主气是“太阴湿土”之气,客气是“少阳相火”。(2)四之气是主客气力度相当转化的时期。这里的“畏火”,指的就是“少阳相火”。所以,这个时候,少阳相火光临,和太阴湿土相合之后,便会出现又潮又湿、蒸汽腾腾的气候。天气由此不太清爽,早晨和晚上都会有寒风吹来。湿土的蒸气和相火的热气相遇,在草木植物中形成凝烟似的水雾。这些水雾并不能够流动,而形成白露。阴露弥漫的白露便形成了秋季的自然景象。(3)在这种寒冷阴潮的气候下,人们容易患有腠理发热、突然大出血、疟疾、心腹胀满、皮肤肿胀、甚至浮肿等疾病。2023/3/8
薰医草【3490】《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之六十五。
薰医草【3490】《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之六十五。这一段讲的是太阴湿土司天中“六气”的三之气和四之气。【1】原文:“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浮肿,胸腹满。” 。【2】岐伯接着回答说:(1)其中:“三之气”指的是“小满、芒种、夏至、小暑”这一个时间段。这一段的主气是“少阳相火”之气,客气是“太阴湿土”之气。(2)在三之气时,仍然是少阳相火司天之气当令,即“天政布”。因为太阴湿土司天,所以,这一段气候潮湿,地湿之气腾升,雨水下降,寒气随之而至。(3)因为又寒又湿,这种气候对于人们来说,容易患有身体沉重、浮肿、胸腹部胀满的疾病。【3】原文:“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浮肿。”。【2】岐伯接着回答说:(1)其中:“四之气”指的是“大暑、立秋、处暑、白露”这一个时间段。这一段的主气是“太阴湿土”之气,客气是“少阳相火”。(2)四之气是主客气力度相当转化的时期。这里的“畏火”,指的就是“少阳相火”。所以,这个时候,少阳相火光临,和太阴湿土相合之后,便会出现又潮又湿、蒸汽腾腾的气候。天气由此不太清爽,早晨和晚上都会有寒风吹来。湿土的蒸气和相火的热气相遇,在草木植物中形成凝烟似的水雾。这些水雾并不能够流动,而形成白露。阴露弥漫的白露便形成了秋季的自然景象。(3)在这种寒冷阴潮的气候下,人们容易患有腠理发热、突然大出血、疟疾、心腹胀满、皮肤肿胀、甚至浮肿等疾病。20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