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薰医草】(五十七)。
2023-01-26 18:13:40
一句话【薰医草】(五十七)。过年说一下五脏对应的“五味”。【1】我们的古人从“五行”又推出了“五味”的说法,即:“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就是说:水的特点是咸味、火的特点是苦味、木的特点是酸味、金的特点是辛味、土的特点是甘味。【2】我们一再强调的是,“五行”不是指的五种物质,而是指的五种“气”的运动方式和行为,即“五气”。比如:(1)水气是向下的动作,滴水穿石,这种运行模式就有了一种“软坚散结”的功能。而具有这种功能的食材,都具有一种“咸味”。因此而说,“润下作咸”。(2)火气是向上的动作。中医药理论发现,只有具有苦味的食材,才能压制住不断向上的火气,所以,“炎上作苦”。(3)木气的动作是向四方舒展。而中医药理论同样发现,具有酸味的食材具有收敛这种无序展放的功能。所以,“曲直作酸”。(4)金气的动作特点是“下沉”。而阻止下沉、可以使其发散、并向相反方向运行的,是具有辛味的食材。所以,“从革作辛”。(5)土气的特点就是四平八稳、无动于衷、有容乃大,因此,能和它相媲美的味道就是和缓的“甘味”。【3】这样,中医大师们在诊治疾病的时候就会遵循这样的原则行事:(1)酸味具有收敛性,一般来说,走的都是肝经。如山茱萸。(2)苦味具有泻火、燥湿的作用,一般来说,苦味走的多是心经。如黄连。(3)甘味具有“和与缓”的“和事老”作用,一般来说,甘味通常走的是脾经。如人参。(4)辛味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一般来说,辛味走的多是肺经。如薄荷。(5)咸味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说,咸味多走的是肾经。如鳖甲。中医根据这些药理的特性,并根据“四诊”判断出来的病情,去对症下药。【5】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体会。(1)碰到“酸葡萄”的酸味的时候,都是“吸溜吸溜”的往回收敛的“吸”。(2)碰到“甜味”食物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和事了”的愉悦心情。(3)碰到辛味的辣椒蒜等,肯定是大汗淋漓的发散状。至于“苦味”和“咸味”,
除了紧锁眉头之外,倒是没有太多的外在表现。只能用“甘味”去“克”、用水去冲淡。2023/1/26
一句话【薰医草】(五十七)。
一句话【薰医草】(五十七)。过年说一下五脏对应的“五味”。【1】我们的古人从“五行”又推出了“五味”的说法,即:“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就是说:水的特点是咸味、火的特点是苦味、木的特点是酸味、金的特点是辛味、土的特点是甘味。【2】我们一再强调的是,“五行”不是指的五种物质,而是指的五种“气”的运动方式和行为,即“五气”。比如:(1)水气是向下的动作,滴水穿石,这种运行模式就有了一种“软坚散结”的功能。而具有这种功能的食材,都具有一种“咸味”。因此而说,“润下作咸”。(2)火气是向上的动作。中医药理论发现,只有具有苦味的食材,才能压制住不断向上的火气,所以,“炎上作苦”。(3)木气的动作是向四方舒展。而中医药理论同样发现,具有酸味的食材具有收敛这种无序展放的功能。所以,“曲直作酸”。(4)金气的动作特点是“下沉”。而阻止下沉、可以使其发散、并向相反方向运行的,是具有辛味的食材。所以,“从革作辛”。(5)土气的特点就是四平八稳、无动于衷、有容乃大,因此,能和它相媲美的味道就是和缓的“甘味”。【3】这样,中医大师们在诊治疾病的时候就会遵循这样的原则行事:(1)酸味具有收敛性,一般来说,走的都是肝经。如山茱萸。(2)苦味具有泻火、燥湿的作用,一般来说,苦味走的多是心经。如黄连。(3)甘味具有“和与缓”的“和事老”作用,一般来说,甘味通常走的是脾经。如人参。(4)辛味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一般来说,辛味走的多是肺经。如薄荷。(5)咸味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说,咸味多走的是肾经。如鳖甲。中医根据这些药理的特性,并根据“四诊”判断出来的病情,去对症下药。【5】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体会。(1)碰到“酸葡萄”的酸味的时候,都是“吸溜吸溜”的往回收敛的“吸”。(2)碰到“甜味”食物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和事了”的愉悦心情。(3)碰到辛味的辣椒蒜等,肯定是大汗淋漓的发散状。至于“苦味”和“咸味”, 除了紧锁眉头之外,倒是没有太多的外在表现。只能用“甘味”去“克”、用水去冲淡。20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