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257】《素问·阴阳别论篇第七》总结(下)。
2022-12-14 13:11:24
薰医草【3257】《素问·阴阳别论篇第七》总结(下)。【8】本篇详细的介绍了各经脉的病变情况。(1)阳明经的病变,会发展成为和脾胃有关的症状为消瘦干枯的“风消病”;和发展成为和心脏有关的喘息憋气的“息贲病”。(2)太阳经的病变,会发展成为发烧怕冷的症状、出现下肢痈肿或者四肢无力的“痿厥证”;也会发展成为皮肤干枯像鱼鳞那样的“索泽病”,或者成为阴囊肿痛的“颓疝病”。(3)少阳经的病变,其症状往往是气短、咳嗽、和泄泻。这类疾病如果久治不愈,就会发展成为心悸怔忡的“心掣病”,或者成为气塞阻隔的“隔症”。(4)当阳明经和厥阴经同时发生病变的时候,主要症状是容易受惊、害怕;背部疼痛;时常嗳气;哈欠不止。这种病叫做“风厥症”。(5)当少阴经和少阳经同时发生病变的时候,主要症状是常常感到腹部胀满;心胸满闷;时常叹息。(6)当太阴经和太阳经同时发生病变的时候,主要症状是出现半身不遂的偏枯症;肌体痿弱无力;四肢不能抬举。(7)如果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这“二阳”经发生堵塞郁结,就会成为“消渴病”。(8)如果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这“三阳”经发生堵塞郁结,就会成为“隔证”。(9)如果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阴肺经这“三阴”经发生堵塞郁结,就会成为“水病”。(10)如果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这“一阴一阳”经发生堵塞郁结,就会出现咽喉肿痛的“喉痹病”。(11)如果妇女的脉搏阴脉有力、阳脉异常,这是有身孕的脉象。(12)如果阴脉和阳脉的脉象都呈现出的是一种“虚像”,并且还伴有痢疾的症状,那就很难治愈的死证了。(13)如果阳经之气加入到了阴经之中,阴经就会因为受热的熏蒸就发出汗来,所以叫“阳加于阴,谓之汗”。(14)如果女子的阴脉虚弱而阳气亢盛,则被看作是“血崩病”。【完】2022/12/14
薰医草【3257】《素问·阴阳别论篇第七》总结(下)。
薰医草【3257】《素问·阴阳别论篇第七》总结(下)。【8】本篇详细的介绍了各经脉的病变情况。(1)阳明经的病变,会发展成为和脾胃有关的症状为消瘦干枯的“风消病”;和发展成为和心脏有关的喘息憋气的“息贲病”。(2)太阳经的病变,会发展成为发烧怕冷的症状、出现下肢痈肿或者四肢无力的“痿厥证”;也会发展成为皮肤干枯像鱼鳞那样的“索泽病”,或者成为阴囊肿痛的“颓疝病”。(3)少阳经的病变,其症状往往是气短、咳嗽、和泄泻。这类疾病如果久治不愈,就会发展成为心悸怔忡的“心掣病”,或者成为气塞阻隔的“隔症”。(4)当阳明经和厥阴经同时发生病变的时候,主要症状是容易受惊、害怕;背部疼痛;时常嗳气;哈欠不止。这种病叫做“风厥症”。(5)当少阴经和少阳经同时发生病变的时候,主要症状是常常感到腹部胀满;心胸满闷;时常叹息。(6)当太阴经和太阳经同时发生病变的时候,主要症状是出现半身不遂的偏枯症;肌体痿弱无力;四肢不能抬举。(7)如果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这“二阳”经发生堵塞郁结,就会成为“消渴病”。(8)如果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这“三阳”经发生堵塞郁结,就会成为“隔证”。(9)如果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阴肺经这“三阴”经发生堵塞郁结,就会成为“水病”。(10)如果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这“一阴一阳”经发生堵塞郁结,就会出现咽喉肿痛的“喉痹病”。(11)如果妇女的脉搏阴脉有力、阳脉异常,这是有身孕的脉象。(12)如果阴脉和阳脉的脉象都呈现出的是一种“虚像”,并且还伴有痢疾的症状,那就很难治愈的死证了。(13)如果阳经之气加入到了阴经之中,阴经就会因为受热的熏蒸就发出汗来,所以叫“阳加于阴,谓之汗”。(14)如果女子的阴脉虚弱而阳气亢盛,则被看作是“血崩病”。【完】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