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234】《素问·脉解篇第四十九》之二。
2022-12-08 14:05:20
薰医草【3234】《素问·脉解篇第四十九》之一。【1】原文:“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所谓耳呜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呜也。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2】这一段话的意思是:(1)病人因为“偏虚”而成为跛子,指的是由于不足的阳气偏向于一侧所致。到了正月的时候,大地回暖,阳气开始解封、地气开始上升,但是,这种阳气的上升和冬寒阴气的退却并不是同步和均衡的。如果出现某一侧的阳气还没有生发起来、阴气还没有完全退却下去的情况时,这一侧的阳气就会偏虚,从而就会表现出一瘸一拐的跛足现象。(2)那些颈项部僵硬并牵引到背部也跟着疼痛的病人,主要是因为春天来了,阳气沿着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争先恐后上升并相搏而引起。(3)那些患有耳鸣症状的病人,是因为春天来了,人体的阳气像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一样非常旺盛和活跃,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耳鸣的症状。(4)那些阳气过盛而引发癫狂的病人,是因为春天来了,阳气全部聚集在身体上部,而阴气全部积聚在身体下部,形成下虚上实的状态,这样就会发生狂病或者是癫病。(5)那些因为阳气上浮而出现耳聋的病人,都是因为气分失调、邪气充斥于耳所致。(6)那些邪气进入了体内而出现失音的病人,是因为阳气不足且已经衰竭,所以没有力气说话所致。(7)那些被“内夺”即精气被过分耗散的病人,通常会患有一种叫“喑俳”的疾病。这种病主要是因为肾气虚衰所致。肾气虚衰又会引起足少阴的经脉不通、经气不至的情况,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引起四肢厥逆的病证。2022/12/8
薰医草【3234】《素问·脉解篇第四十九》之二。
薰医草【3234】《素问·脉解篇第四十九》之一。【1】原文:“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所谓耳呜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呜也。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2】这一段话的意思是:(1)病人因为“偏虚”而成为跛子,指的是由于不足的阳气偏向于一侧所致。到了正月的时候,大地回暖,阳气开始解封、地气开始上升,但是,这种阳气的上升和冬寒阴气的退却并不是同步和均衡的。如果出现某一侧的阳气还没有生发起来、阴气还没有完全退却下去的情况时,这一侧的阳气就会偏虚,从而就会表现出一瘸一拐的跛足现象。(2)那些颈项部僵硬并牵引到背部也跟着疼痛的病人,主要是因为春天来了,阳气沿着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争先恐后上升并相搏而引起。(3)那些患有耳鸣症状的病人,是因为春天来了,人体的阳气像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一样非常旺盛和活跃,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耳鸣的症状。(4)那些阳气过盛而引发癫狂的病人,是因为春天来了,阳气全部聚集在身体上部,而阴气全部积聚在身体下部,形成下虚上实的状态,这样就会发生狂病或者是癫病。(5)那些因为阳气上浮而出现耳聋的病人,都是因为气分失调、邪气充斥于耳所致。(6)那些邪气进入了体内而出现失音的病人,是因为阳气不足且已经衰竭,所以没有力气说话所致。(7)那些被“内夺”即精气被过分耗散的病人,通常会患有一种叫“喑俳”的疾病。这种病主要是因为肾气虚衰所致。肾气虚衰又会引起足少阴的经脉不通、经气不至的情况,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引起四肢厥逆的病证。20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