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104】《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之二。
2022-11-05 14:47:24
薰医草【3104】《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之二。【1】原文:“今知手足阴阳所苦,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欲知背俞,先度其两乳间,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两隅相拄也,乃举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齐脊大柱,两隅在下,当其下隅者,肺之俞也。复下一度,心之俞也。复下一度,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复下一度,肾之俞也,是为五脏之俞,灸刺之度也。”
。【2】这一段翻译过来的意思是:(1)如果现在已经知道了手或足的阴经或阳经里面的某一条经脉有了疾病,治疗的时候,就应该首先通过针刺的方法把瘀血放掉,以缓解病人的痛苦,然后,再根据病情,确定诊治的方法,这就是,用泻法泻去有余的实邪,用补法补足不足的正虚。(2)如果想要确定背部五腧穴的具体位置,其方法是,先用一根草绳测量一下前胸两乳之间的距离,然后,将这根草绳打对折,再用另一根草绳把这根打过折的草绳再打一次折。这个时候就有了两根不一样长度的草绳,一根草绳的长度是两乳之间的宽度、另一根草绳的长度是前一根草绳的四分之一长。(3)之后,把这根短草绳和长草绳的两段连接起来,扯开,令这条短的草绳做底边,把长的草绳的中间点提起来作为一个角,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把这个三角形放到后背处对腧穴穴位进行测量。(4)测量的方法是,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放到脖颈后面的大椎处。这时,下面的两个底角所对应的部位就是肺腧的位置。(5)如果把三角形的顶角向下移动一度,也就是下移到左右两个肺腧穴的连接线的中点时,下面的两个底角对应的部位就变成了心腧的位置。(6)如果把三角形的顶角再向下移动一度,也就是下移到左右两个心腧穴的连接线的中点时,下面的两个底角对应的部位就变成了左角是肝腧穴、右角是脾腧穴。(7)再按照同样的方法,把三角形的顶角再向下移一度,也就是下移到肝腧和脾腧连接线的中点时,下面的两个底角对应的部位就是肾腧腧穴的位置了。(8)这就是五脏腧穴寻找的方法和它们的位置所在。艾灸针刺的时候就参照这种方法进行测度。【3】说明一下。真正的肝腧和脾腧是上下关系,而不是左右关系。2022/11/5
薰医草【3104】《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之二。
薰医草【3104】《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之二。【1】原文:“今知手足阴阳所苦,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欲知背俞,先度其两乳间,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两隅相拄也,乃举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齐脊大柱,两隅在下,当其下隅者,肺之俞也。复下一度,心之俞也。复下一度,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复下一度,肾之俞也,是为五脏之俞,灸刺之度也。” 。【2】这一段翻译过来的意思是:(1)如果现在已经知道了手或足的阴经或阳经里面的某一条经脉有了疾病,治疗的时候,就应该首先通过针刺的方法把瘀血放掉,以缓解病人的痛苦,然后,再根据病情,确定诊治的方法,这就是,用泻法泻去有余的实邪,用补法补足不足的正虚。(2)如果想要确定背部五腧穴的具体位置,其方法是,先用一根草绳测量一下前胸两乳之间的距离,然后,将这根草绳打对折,再用另一根草绳把这根打过折的草绳再打一次折。这个时候就有了两根不一样长度的草绳,一根草绳的长度是两乳之间的宽度、另一根草绳的长度是前一根草绳的四分之一长。(3)之后,把这根短草绳和长草绳的两段连接起来,扯开,令这条短的草绳做底边,把长的草绳的中间点提起来作为一个角,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把这个三角形放到后背处对腧穴穴位进行测量。(4)测量的方法是,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放到脖颈后面的大椎处。这时,下面的两个底角所对应的部位就是肺腧的位置。(5)如果把三角形的顶角向下移动一度,也就是下移到左右两个肺腧穴的连接线的中点时,下面的两个底角对应的部位就变成了心腧的位置。(6)如果把三角形的顶角再向下移动一度,也就是下移到左右两个心腧穴的连接线的中点时,下面的两个底角对应的部位就变成了左角是肝腧穴、右角是脾腧穴。(7)再按照同样的方法,把三角形的顶角再向下移一度,也就是下移到肝腧和脾腧连接线的中点时,下面的两个底角对应的部位就是肾腧腧穴的位置了。(8)这就是五脏腧穴寻找的方法和它们的位置所在。艾灸针刺的时候就参照这种方法进行测度。【3】说明一下。真正的肝腧和脾腧是上下关系,而不是左右关系。202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