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010】“三千篇后的感想”之十。

2022-10-11 12:43:28

薰医草【3010】“三千篇后的感想”之十。22】总的来看,至目前为止,我们对古老的中医还是知之甚少,尤其是本质上的内容更是理解不了,也就解释不清楚了。现在对于“科学”的定义是,必须具有“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对于中医里面的气一元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因为很多是没有办法具有具体的重复性和可验证性,所以,中医在很多方面就被认为是“不科学”的。事实上,到了今天,“科学”这个概念本身就应该更准确、更严密、更“科学”一点。不过,也一定要说明的是,中医里面的三大基石是,“气一元论、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其中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只是一种研究手段、分类方法罢了,这两个学说和“气一元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气”是一种物质,一种客观存在,五行和阴阳是一种方法和学说,一定要将它们区别开来,这样才有便于我们对中医的研究和理解。【23】因此,学中医,不仅仅是学习“医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学“医道”。那些诟病中医的人士,不能仅仅“就医论医”,如果能从“医道”的高度去否定了中医,那才是有说服力的。既然中医是科学,那就要科学的看待中医,有些病可以治,有些病不可以治,这都是正常现象。而那些号称“包治百病”的中医肯定不是真正的中医,而是中医骗子或者骗子中医。【24】有人认为,中医研究的结论令人一头雾水,比如什么阴虚啊、痰湿啊、气滞啊,等等,这些结论看上去“很玄”、“很虚”。其实,现代医学里面也有类似的说法。比如,什么是内分泌紊乱、什么是植物神经失调、什么是神经官能症、什么是更年期综合征,等等等等,这些也都没说清也说不清楚。要说玄,这才叫玄也叫虚,只不过是这类名字叫的响亮、喊起来“斩钉截铁”罢了。相对于中医而言,西医命名的这些疾病,就是中医说的“阴阳失衡”,即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某一种表现。中医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促使其达到平衡。西医的疗法其实也是缺什么补什么,而主要补的是维生素和谷维素等药物。【25】所以,从这角度来说,中西医结合,真的很难。因为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不在一个层面上。我的感觉是,不是要等到中医进步以后两者才能结合,而是要等到其他医学明白了中医所讲的“气”理论以后,到了那个时候,那中西医才具有了的结合的基础。2022/10/11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