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2798】《灵枢·热病第二十三》之十。
2022-08-17 11:18:04
薰医草【2798】《灵枢·热病第二十三》之十。这一段讲了七种病症的取穴方法。【1】原文:“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趾之端,去爪甲如薤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2】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1)诊治胸中气满喘息的病症,应该针刺足太阴脾经在脚大趾端的穴位,这个穴位在离脚指甲像韭菜叶那么宽的地方。针刺的时候,遇到寒证就要在针刺以后留针;遇到热证,就要采用迅速进出针的针法。待到胸满之气降下去以后,就可以停止针刺了。(2)对于突然暴痛的心疝病,应该针刺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并尽及所能将血络中的恶血刺放干净。(3)喉痹病的症状是:舌卷、口干、心烦、心痛、手臂内侧疼痛,抬起胳臂也摸不到头部。诊治这类疾病,应该针刺手小指的次指即无名指的指甲下方,距指尖大约有韭叶那么宽的距离。(4)对于从内眼角开始的眼红疼痛的病症,应该针刺阴跷脉上的穴位。(5)“风痉病”的特点是,抽搐痉挛、角弓反张。诊治这样的病人应该首先针刺足太阳膀胱经和窝腘中的穴位,然后将其络脉针刺出血。如果其中有寒,就要针刺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穴位。(6)对于小便不通的“癃闭症”,应该针刺阴跷脉上的穴位以及足大趾三毛上的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也应该对络脉针刺出血。(7)男子患了气滞的“蛊病”、女子患了血瘀的“怚病”,其症状都是腰脊像折开了两截一样的疼痛,不想吃喝。诊治这样的疾病,应该先点刺涌泉穴使其出血,然后,再寻找脚背上那些气血很盛的血络,并将它们全部针刺出血。【《灵枢·热病第二十三》全文·完】2022/8/16
薰医草【2798】《灵枢·热病第二十三》之十。
薰医草【2798】《灵枢·热病第二十三》之十。这一段讲了七种病症的取穴方法。【1】原文:“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趾之端,去爪甲如薤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2】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1)诊治胸中气满喘息的病症,应该针刺足太阴脾经在脚大趾端的穴位,这个穴位在离脚指甲像韭菜叶那么宽的地方。针刺的时候,遇到寒证就要在针刺以后留针;遇到热证,就要采用迅速进出针的针法。待到胸满之气降下去以后,就可以停止针刺了。(2)对于突然暴痛的心疝病,应该针刺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并尽及所能将血络中的恶血刺放干净。(3)喉痹病的症状是:舌卷、口干、心烦、心痛、手臂内侧疼痛,抬起胳臂也摸不到头部。诊治这类疾病,应该针刺手小指的次指即无名指的指甲下方,距指尖大约有韭叶那么宽的距离。(4)对于从内眼角开始的眼红疼痛的病症,应该针刺阴跷脉上的穴位。(5)“风痉病”的特点是,抽搐痉挛、角弓反张。诊治这样的病人应该首先针刺足太阳膀胱经和窝腘中的穴位,然后将其络脉针刺出血。如果其中有寒,就要针刺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穴位。(6)对于小便不通的“癃闭症”,应该针刺阴跷脉上的穴位以及足大趾三毛上的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也应该对络脉针刺出血。(7)男子患了气滞的“蛊病”、女子患了血瘀的“怚病”,其症状都是腰脊像折开了两截一样的疼痛,不想吃喝。诊治这样的疾病,应该先点刺涌泉穴使其出血,然后,再寻找脚背上那些气血很盛的血络,并将它们全部针刺出血。【《灵枢·热病第二十三》全文·完】202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