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2】《素问·三部九侯论第二十》总结(三)。
(2022-06-17 13:47:00)薰医草【2572】《素问·三部九侯论第二十》总结(三)。【7】在本篇中,没有特别明确的指出这“三部九侯”的具体位置。后世医家则普遍认为,这“三部九侯”具体指的是这样一些部位和穴位。第一,“上部三候“指的是人体头面部的三个动脉上的三个穴位。(1)上部天,大概指的是两鬓后面足少阳胆经上的“颌厌穴”。(2)上部地,大概指的是嘴角斜下方足阳明胃经上的“大迎穴”。(3)上部人,大概指的是耳前手少阳三焦经上的“耳门穴”。第二,“中部三候“指的是人体上肢上的三条动脉上的三个穴位。(4)中部天,大概指的是手腕内侧手太阴肺经的“经渠穴”。(5)中部地,大概指的是手虎口处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6)中部人,大概指的是手腕内侧手少阴心经的”神门穴“。第三,”下部三候“指的是人体下肢的三条动脉上的三个穴位。(7)下部天,大概指的是大腿内侧足厥阴肝经上的男”五里穴“、女”太冲穴“。(8)下部地,大概指的是足少阴肾经上的”太溪穴“。(9)下部人,大概指的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箕门穴“。【8】可见,(1)上部天指的是胆经、地指的是胃经、人指的是三焦经。(2)中部天指的是肺经、地指的是大肠经、人指的是心经。(3)下部天指的是肝经、下部地指的是肾经、下部人指的是脾经。【9】在人体的十二正经中,只有心包经、小肠经、膀胱经这三条腑经没有涉及。这“九候”涉及的九条经分别是五脏的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和六腑的胆经、胃经、三焦经、和大肠经。这或许说明,古代先贤认为把这九条经的气血运行状况把握住了,基本上就可以对被诊者能做一个比较全面和合理的判断了。所以,才把这种切脉的针法叫做”遍诊法“。【10】说句题外话。这种遍诊法就是一种全方位测试。而现在的医师只是对手腕处的“寸口”切脉。这种单一穴位的号脉,所获取的信息一定是不完整的、所具有的说服力也明显是不够的。现在的医生仅只对一两个穴位进行号脉,与过去的先贤对九个以上的穴位进行号脉相比,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对“寸口”的切脉固然重要,但是,绝不可能和三部九侯的“遍诊法”号脉相提并论。……(完)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