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596】《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总结(下)。

(2022-06-16 14:19:30)

薰医草【2596】《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总结(下)。【7】上面讲的这些都是一般疾病的传变规律。而对于因喜怒悲恐惊等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则不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传变的。也就是说,情志病的传变是没有规律可言的。【8】本篇详细的介绍了肝、心、脾、肺、肾这五脏的“真脏脉”的具体症状。其结论是:凡是当真脏脉出现的时候,医者回天乏术,因为这种脉象的出现就是一种不治之症。【9】在三种真脏脉中,本篇主要介绍的是“没有胃气”的真脏脉。在中医眼里,“保胃气”至关重要。中医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的说法。这就是说,没有“胃气”的脉象,就是死证。【10】此外,本篇还强调了一个观点,这就是,脉象不能“逆时”,也不能“逆证”。碰到脉象和四季应该呈现的脉象不符的时候;或者当脉象和疾病的证候不符的时候,这都属于很难治愈的疾病。【11】最后,文章又介绍了两个重要概念:“五实”和“五虚”。两个概念分别是:肝实、心实、脾实、肺实、肾实;以及肝虚、心虚、脾虚、肺虚、肾虚。岐伯认为,虽说五实和五虚也属于死证,但是,只要有胃气,通过对胃气的调理,虚实之病还是可以治愈的。【完】202206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