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薰医草【2330】《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之二十一。

(2022-03-28 15:07:40)

薰医草【2330】《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之二十一。这一节是岐伯关于三焦、膀胱、胆腑病变的解释。1】原文:“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大络在太阳少阳之间,亦见于脉,取委阳。”【2】这一段是岐伯关于三焦腑病变的说明:三焦腑有病,表现为腹部气滞胀满,小腹部尤其坚硬,小便不通,窘迫心急。这个时候水液就会因为无法排出体外而溢满留存在肌肤成为水胀,即水肿。三焦病的这种症候会通过足太阳膀胱经外侧的大络反映出来。这条大络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之间。三焦病的症候,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手少阳三焦经去反映。遇到这种情况,所取的穴位应该是三焦经的“下合穴”,也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委阳穴”。【3】原文:“膀胱病者,小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趾外廉及胫踝后皆热若脉陷,取委中央。”。【4】这一段是岐伯关于膀胱腑病变的说明:膀胱腑有病,表现为小腹部有些肿痛。如果用手去按压腹部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想小便的感觉,但又尿不出来。这个时候就会有一种肩部发热的感觉,而且肩部的经脉会下陷不起。这种发热的感觉还会延伸到小脚趾的外侧和胫骨、以及脚踝的后面,这些部位的经脉也下陷不起。遇到这种情况,所取穴位是膀胱经自己的“合穴”,也就是“委中穴”。【5】原文:“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6】这一段是岐伯关于胆腑病变的说明:胆腑有病,表现为常常不自觉得叹气和出长气。口中有苦味,呕吐苦水。心中忐忑不安、惊恐万分,老有一种有人来逮自己的感觉。咽喉中感觉有物阻梗,频频咳吐也吐不出来。这些疾病可以从足少阳胆经的从头到尾的这条经络上寻找穴位,也可以对这条经络上出现下陷的穴位给予灸法。当出现寒热往来病症的,所取穴位则是胆经自己的“合穴”,也就是“阳陵泉穴”。2022/3/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