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个错误观点的纠偏

(2025-05-20 09:56:08)
标签:

财经

文化

大家好!

今天讨论的话题是——三个错误观点的纠偏。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认知会使人形成不同的观念,有些观念是正确的,有些观念是错误的,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在没有人发现的情况下会不胫而走、四处传播,并且会给人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那么,有些错误的观念既然被发现,就必须及时纠偏,这就是今天讨论的话题的目的。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认为是错误的,但是在民间又流传极广的三个观点:

1. 勤俭致富。

2. 穷人早起,富人晚睡。

3. 读书无用。

我们先说第一条:勤俭致富。

关于勤俭致富的观念,并不只是现代人,也有古人持相同观念。比如:墨子,就是个强调勤俭节约的人。他的《墨子》节用、节葬和非乐篇都是在强调节俭。勤劳、节俭,就是墨子的经济主张。墨子认为:食物不用美味,能饱腹就行;衣服不需要美观能保暖就行;房屋不用豪华,能防暑避寒就行;舟车不用华美,方便交通就行;武器不用修饰,能够抵御外敌和猛兽就行。

然而,墨子富了吗?

墨子会造车,穷不穷不知道,但是应该没有富吧。

楚国决定攻打宋国的时候,墨子决定止楚伐宋,徒步走了十天十夜,脚皮走破了就从衣服上撕下来一块布,包上伤口继续走,最终成功地逼楚王放弃伐宋的计划。

墨子如果很富,他走十天十夜干什么,开一辆马车出去不就得了。

墨子有个学生向默子求学,跟了墨子三年,人晒得黝黑黝黑的,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连腿毛都磨光了。可见,墨子不仅节俭确实还很勤劳。

但是,墨子的思想遭到了荀子的反对:“墨术成行则天下尚俭而弥贫,非斗而日争,劳苦顿粹而愈无功,愀然忧戚非乐而日不和”。

荀子认为:一亩地可以出产几盆的粮食,一颗果树可以出产好几盆的果实,漫山遍野都是蔬菜,一匹牛马占一辆车,没有必要过分节俭。

而管子,则提倡奢侈。认为:要想发展经济就先修王宫,老百姓有条件应该在烧火的木柴上面雕花,用雕了花的木柴烧火。很明显,管子知道刺激消费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

以上是关于社会,那么关于个人呢?

同样的道理,过于节俭并不见得能够实现富裕。省下一杯“蜜雪冰城”和变成亿万富翁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不是省下一杯,是不管省下多少杯都没用。

桑弘羊是商人世家出生,非常富有,而且头脑聪明,13岁被汉武帝特拔为“侍中”陪汉武帝读书,最高的官衔是“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汉武帝打匈奴需要钱,桑弘羊通过他的改革为汉武帝赚了非常非常多的钱。

桑弘羊的观点:“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再力耕”。

勤劳节俭是不会使人变富的,富有靠的是认知、思想观念,靠的是智慧、财商,和勤劳没有半点关系。如果勤俭能够致富,那么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就应该是农民、清洁工、搬运工这样的人。有谁见过董事长勤俭节约的。

赚钱的方式大体有三种:

1. 体力赚钱,大概40年。

2. 头脑赚钱,大概60年。

3. 钱赚钱,死了还在赚钱。

穷人大多是体力赚钱,中产阶级大头脑赚钱,富人大多是钱赚钱。

关于穷人早起富人晚睡:

我这里要说的不多,但是,必须明确指出,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这个社会上确实存在这种现象。穷人为生活所迫,每天早早起床开始工作,却赚不到什么钱;而富人,像董事长之类的人大都很晚起床,因为晚起床,所以晚上睡不着,于是就晚睡。

穷人的早起是被迫的,而富人是条件允许,所以可以晚睡晚起。但是,早起和晚睡实际上和一个人是不是富人,或者能不能成为富人没有必然的联系。

猪也睡得很晚,它富了吗?

一个穷人原本就穷,如果被人误导,他想成为富人,结果好的不学,先学晚睡晚起,那这个穷人要完蛋了。

一个董事长,就算他天天早起,也不会变穷;一个乞丐就算他每天装模作样地睡到中午11:00他也富不了。哪怕他睡到下午两点,他也还是个乞丐。我听说,过去王建林每天都早上6:00起床锻炼身体。他有没有因为早起而变穷?

一个人,他是富是穷和几点起床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是正相关,当然他也不是负相关,总之就是不相关。只要富人愿意,他也可以早起早睡。放一百个心好了,不会变穷。

清晨,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身体条件好的,起来锻炼身体,不锻炼身体,起来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喝杯咖啡或者茶不也很好吗?清晨也是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这时候读书时非常有效率的。当然,你要是坚持要保持晚睡晚起的习惯,也没关系。因为这与钱既不正相关也不负相关。

最后,讨论的是:读书无用论。

过去,很多人都很重视读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读书人越变越多,很多大学生连工作都找不到,于是有人开始鼓吹“读书无用论”。

确实,有时候学历高不一定就很有钱,有很多很有钱的人学历都不高。比如: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学历就不高,富商霍英东的学历也不高,台湾前首富王永庆学历也不高,包括福建首富曹德旺的学历也不高。这些人都只有小学学历,照样可以成为亿万富翁。于是有人开始怀疑读书无用。

过去,读书的人少,村里考上一个大学生,全村都要出动去送他上学。就相当于古代考上了进士,出来是要当官的。那个时代,读书人稀缺,确实很值钱。而且读书人大多毕业后从事公职,拿的是铁饭碗。改革开放以后,市场放开,一批没怎么读书的人开始下海经商,享受到了一波社会红利,很快变富。于是社会上就流传一句话:“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当时的社会现象。

物以稀为贵,读书人少的年代,读书人值钱,现代社会,读书人太多,也就是说实际上出现了读书人贬值的现象,所以才会有人持“读书无用”的观点。

我个人坚持认为:读书有用。非但要读书,而且,人必须一生都保持学习的习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只有提高认知水平,才能有效地增长自己的财富,改变自己的命运。

经济学家李孔岳教授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买卖是永远不会赔本的:

1. 读书。

2. 生孩子。

这两件事情都是没有边际递减效应的买卖。

边际递减效应是指:随着相关的数量不断的增加,其效益程逐步递减的现象。

比如:

一个公司只需要5个员工,你增加到第6个,他起到的作用就会减少,再增加到第7个,这第7个能起到的作用会更小,加入的越多起到的作用越小。

而生孩子和读书没有这种效应。生一个孩子,成为,马云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生两个这个概率会扩大到2倍,生10个,这个概率会增加10倍。

而读书,读的越多,懂得的道理越多,认知水平越高,智慧也越提升。通常,书都是聪明人写的,而且,他在写书的那一刻往往是他当时的智慧的最高水平。他通过学习、思考、积累,而写出来的东西,我们只需要花一点点的钱买过来,看一看,我们也马上就懂了。这么便宜的买卖,如何做不得?

好了,这就是我对以上三个错误观念不一样的观点。

                                王小明

                                20255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