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左春秋可能是错误的说法

(2025-01-23 10:44:59)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历史

大家好!

今天讨论的话题与《春秋》有关,题目是《陶左春秋可能是错误的说法》。

我过去在一些文章中常引用《陶左春秋》或者《桃左春秋》这本书作为例子来阐述我的观点,但是,最近我发现这个可能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或者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我非常清楚的记着,我第一次听见《陶左春秋》,是我在一个电视节目里听一个教授讲的,他说:根据《陶左春秋》的记载,春秋时期的国君只有一半的人,是病死的。

这个说法可信吗?

可信!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乱世,到处都是不义之战,到处都是兼并战争,到处都是谋朝篡位,到处都是阴谋诡计;国君的位置利益重大,有人用暴力、血腥或者诡计夺权、夺位、甚至是夺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问题在于,《陶左春秋》这本书存不存在?

那是,我为了求证这个问题,还专门在网上查了一下。当时,网上也有人,认为它存在,并且指出,这本书在《汉书·艺文志》里曾经有记载,只不过这本书失传了。

所以,我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知识给记了下来,并且多次引用。

前不久,我下载了一个AI软件叫做“豆包”,因为,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所以,我用这个AI软件又查了一遍。结果“豆包”告诉我,《汉书·艺文志》没有记录《陶左春秋》或者《桃左春秋》这本书。

这就奇怪了。

一个是专家的说法,一个是AI的回答。

到底是失传了,还是没有这本书?

我想专家不可能这么没见识,但是AI不可能出错。

所以,我的理解是:《陶左春秋》,指的就是——《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又叫《春秋左氏传》,又叫《春秋左传》。

与《春秋左传》齐名的还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春秋左传》是春秋时期的史学家左丘明写的,《春秋公羊传》是战国时期的史学家公羊高写的,《春秋谷梁传》是战国时期的史学家谷梁赤写的。

左丘明从鲁国的鲁隐公到鲁国的鲁哀公,记录了春秋时期的12位国君期间发生的历史事迹,以时间为主轴记录的史书。一年,叫一个春秋,所以这本史书的名字叫做《春秋》,而这段历史也叫“春秋”。鲁哀公之后,鲁国被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夺权,鲁国正式灭亡,所以春秋也正式结束,时间应该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所以,《春秋》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编年体主要是相对纪传体和国别体而言。

编年体就是以时间为主轴的历史记录方式的史书;纪传体则是以人物为中心的记录方式的史书类型,比如司马迁的《史记》;而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的记录方式的史书。比如《战国策》等书籍,战国这段历史,就是因为《战国策》而得名。

而断代史是相对通史而言的史书类型。所谓的断代史,就是不连续的记录某个国家的历史书籍,通史则是从最初的历史一直到作者所处的时代的史书形式。《春秋》就是断代史,而《史记》就是通史。

再回到春秋。

鲁国从第一代国君,周公的儿子伯禽开始,到鲁哀公,总共是34为国君,但春秋算从鲁隐公时期开始的,至鲁哀公结束。

除了《春秋左传》、《长期公有传》和《春秋谷梁传》,还有一本《吕氏春秋》,但是,此春秋非彼春秋。《吕氏春秋》是秦国国相吕不韦花重金组织手下的文人写的一本类似《百科全书》式的书籍,它的内容不只历史,还包括政治、哲学、天文、历法、农耕、医学、占卜等内容。和《春秋三传》内容和含义有所不同。

吕不韦对他的《吕氏春秋》非常的得意,并且,扬言,谁能对《吕氏春秋》改一个字,他就重赏一千金。也因此,他为中国贡献了一个成语叫做“一字千金”。

回到《汉书·艺文志》,这本书是汉代史学家,班固编撰的一本书。就是写史书《汉书》的那个班固。这本书主要记录了先秦和秦汉时期的各类典籍,也包括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天文、历法、农耕、医学、占卜等各方面的书籍。他不是在自己写,他是在记录,所以和《吕氏春秋》又有所不同。

《汉书·艺文志》没有《陶左春秋》,或者《桃左春秋》,计算有它也失传了,我之前引用过的这个例子应该是一个不正确的说法。对大家造成的误导表示歉意!

                                            王小明

                                            20251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权力的副作用
后一篇:坚强的蚂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