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共同富裕

(2024-12-07 05:07:03)
标签:

财经

文化

分类: 经济

大家好!

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关于共同富裕。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加做富裕?

“富”字的解释是:头上有屋,脚下有田,中间有口饭吃,叫作富。

“裕”字的解释是:有衣服穿,有谷子吃,叫做裕。

“富裕”的意思是:有房子住,有土地,有饭吃,有衣服穿。

这是古人对“富裕”这个词的理解,所以创造了“富”和“裕”这两个字。

每个人,都渴望和追求过上富裕的生活,加在一起,就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共同目标和愿望——共同富裕。

是的每个国家和社会的共同目标。不存在一个国家愿意永远地过着贫穷的生活。

国家要想富裕,首先要让人民富裕,每一个人民都很富裕,这个国家自然就很富裕。所谓:“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如何让这个国家的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目前世界上,存在和采取的,大概有两种方法和路线。

1. 公有制社会,也就是共产主义路线。

2. 私有制社会,也就是资本主义路线。

在公有制社会,资本家被认为是剥削阶级,他们剥削劳动人民的剩余价值。使这个社会出现了贫富差距。

而私有制社会,承认每一个人的私有产权、尊重每一个人的私有产权,保护每一个人的私有产权。经济模式是:市场经济,主张自主经营、自由竞争。

到底是哪种制度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实践告诉我们:公有制的平均分配方式,虽然消灭了贫富差距,但是,并没有让人民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它扼杀了所有人的劳动积极性。其结果是怀着共同富裕的美好梦想,走向了共同贫穷的可怕现实。

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确实出现了垄断和剥削,造成了极大的贫富差距。

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讲的是: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故事。当时的邓小平,为了能够在法国读书、学习,选择了在一家工厂打工,结果,一个月后结算工资的时候,工厂不但没有发工资给他,反而要求他倒付200元钱给工厂。邓小平仰天长叹,说:“我破产了”。

可见,资本主义之初,确实存在垄断和剥削,而共产主义,则会使人失去劳动积极性。这就需要国家对社会体制进行设计和调整。资本主义社会的做法是:立法禁止垄断和剥削。社会主义则:允许私有制并存,改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

中国目前的社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是,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

所谓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张自主经营、自由定价。由市场需求决定经济的发展方向,由价格这只无形的“手”,来自主地分配社会资源。

分配资源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几种:

1. 武力。

2. 排队。

3. 地位。

4. 爱心。

5. 价格。

不管是:武力、排队、地位还是爱心,都不是,最合理和公平的分配方式。最后,只有由价格来分配资源,才被认为是最合理、最公平和最科学的分配方式。

私有企业的存在和竞争,充分地激发了公有企业的劳动积极性,而公有企业是国有企业,他们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而是为了给国家和社会提供服务。所以这种私有制和公有制的结合,是目前中国社会体制的一种优势。

比如:电力、水利、高铁、军工……很多公有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进行运作,这使我们的社会运作成本要远远地低于纯粹的私有经济体制。我们的高铁每年以亏损500亿的价格在运行,其目的就是,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军工产品的价格要远远地低于美国的军工产品价格,所以,我们的军舰可以像“下饺子”一样的大批量装备部队。

公有制,有公有制的好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私有制也即民营企业的重要性。过去,我们就是因为不允许私有制的存在,所以才长期的经济发展不起来。

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每个人的行为的最终的目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你允许每个人追求他的个人利益,允许他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就能充分激发他的劳动积极性。每个人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加在一起就是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科学的制度必须符合人性。

根据经济学家李孔岳教授的介绍:从目前,全国各个省份拉出来的数据来看,越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国营企业占比越大的省份基尼系数数值越大,二次分配越多的地区也是基尼系数也越大。

基尼系数:是测算贫富差距的一种指数,由意大利统计学家科拉多·基尼发明的。数值越大说明贫富差距越大,数值越小说明贫富差距越小。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它颠覆了所有人,包括我个人的认知。按道理,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富人越多,应该贫富差距越大才对,怎么反倒越小了呢?

我们知道,社会的贫富形态是一个“金字塔”形,越富的人占比越少,越穷的人占比越大。实践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让这个社会的所有人都变成富人,也就是说,不可能变成均富,变成均贫倒是有可能。所以,最理想的做法是把社会的形态变成“橄榄型”,也就是中产阶级变多,低收入人群变少。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科学的做法,并不是去遏制富人的收入,恰恰相反,应该充分地激发这些富人的工作积极性、投资积极性、创业积极性,由这些富人的投资、创业,来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本来没有工作的穷人有工作,使本来没有收入的穷人有收入。

我在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

一次分配是指,通过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和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

二次分配是指,政府通过税收之后再以社会福利的方式发放到老百姓手里的分配方式。

三次分配是指,社会的团体或个人通过爱心进行的捐赠。

请问一下所有人:您是愿意要一次分配还是二次分配还是三次分配?

我想所有的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大家都愿意要一次分配,也既:劳动报酬和投资收益。因为二次分配,给不了多少钱,而三次分配“有一顿没一顿”,看人家愿不愿意给,多久给一次,给多少都是不确定的,而且没有尊严。

经济上的四大目标:

1. 经济增长。

2. 充分就业。

3. 通胀稳定。

4. 国内外收支平衡。

其中“充分就业”就是解决和提高最低收入群体的有效方式。要想实现“充分就业”,就要保护私有产权,保护民营企业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真实数据告诉我们的道理。

解放思想,承认、尊重和保护私有产权,充分激发所有人的劳动积极性,坚定的走市场经济的道路,由价格这只“无形的手”来自主地分配市场资源。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方法和途径。

                                   王小明

                                       20241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