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财富

(2024-08-23 12:30:19)
标签:

财经

文化

分类: 经济

大家好!

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关于财富。

我之所以讨论这个话题,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的财富,而是因为,我和很多人一样,也渴望拥有财富,拥有很多财富,对财富感兴趣。

相信很多人对这个话题都感兴趣。

我这里,讨论的财富,是指实质性的财富,而不是指: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全家平安……以财富为代名词的精神满足。

在我看来,财富大概分为两类:

1. 精神财富。

2. 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包括:我们的智慧、思想、知识、才能。

物质财富包括:我们的房产、存款、股票和现金……

很多人,一想到财富,自然而然地会想起“钱”,也就是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我们说一个人,是否富有,往往会说:他拥有多少、多少亿的钱。

钱,也就是货币,是财富的代表,这没有错。它是商品交易的时候的结算工具。最初的钱是贝壳,后来演变成为了,铜币、黄金和白银,最后人们发明了纸币。最初的纸币和黄金挂钩,后来又和石油挂钩,最后脱离了石油,靠的是国家的信用。

我们都知道,美国政府,现在负债32万亿美元,而他们GDP27万亿美元,他们的税收的70%都用于支付利息。这似乎是一个让人很头疼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一点也不“头疼”。如果有一天,美国政府认为有这个必要,他们只要打开印钞机,拿出一张14美分的纸张,在上面印上“32万亿”美元,他们就可以把所有的负债给还清。

不管是为了经济发展,或者是调整经济结构,又或者是偿还政府债务,国家会不断地增发货币。货币的贬值是在所难免。

所以,关于财富,我的观点就是:不要长期持有货币。

我在网上看过一些段子,说是清朝的富商——胡雪岩,说的:“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这句话的出处是:汉代桓宽的《盐铁论·通有》。原话是桑弘羊说的:“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

桑弘羊,出身商人世家,非常富有,很会做生意,由于精于心算,13岁就被汉武帝特拔为“侍中”,后来还当上了“御史大夫”。汉武帝由于常年征讨匈奴,需要大量的经费,所以桑弘羊主张将盐、铁的经营权收归国有,也就是要搞国营企业,这遭到了朝中一群儒者的反对。在汉昭帝时期双方进行了大辩论,桓宽把双方的辩论客观地记录了下来,还自己写了《后序》,这就是后来的《盐铁论》。

桑弘羊说:“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意思是说:要想富裕,靠的是智慧、思想、认知和策略,而不是靠身体的辛勤劳作。要想获得最大的利益,必须把自己放在最有利的环境,而不是靠辛苦的耕耘土地。

如果“劳身”和“力耕”可以变富,那么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应该是工人和农民。但是,事实上不是。

所以,富有不是靠辛勤劳动。

秦始皇的丞相李斯,曾经,举过一个仓鼠和厕鼠的例子:李斯到厕所的时候看见里面的老鼠,饿得皮包骨头,看见人和狗进去就到处躲;但是,他到粮仓里面的时候,看见粮仓里面的老鼠,不但吃的又肥又壮,而且生活过得很安逸。于是李斯提示人们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其重要。

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国家的一般人,比生活在一个贫穷国家的富人,实际上过得还要好很多。

所以,要想获得财富:必须把自己置身于有利的环境之中。

春秋时期,有个很有名的人叫作——范蠡。他辅佐越王勾践复国之后主动请辞,一生中的财富三聚三散。他用过三个名字,分别是:范蠡、鸱夷子皮、陶朱公。三次都成为巨富,又三次主动把财富分给老百姓。对于他来说,获得财富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据说,这个人曾经总结过做生意的原理,就是:在大干旱的时候收购舟船,在大水灾的时候收购车辆。别人都不要的时候他买进,别人都抢着要的时候他再抛售出去。

这就和炒股票,要买在大跌之后,而不是买在大涨之后的原理一样。

战国时期,有个商人叫作——吕不韦。他为中国贡献了两个成语:“一字千金”和“奇货可居”。

吕不韦在异人(秦庄襄王)最落魄的时候,把自己的一半财产交给异人,另一半的财产用于在,为异人上位到京城活动。最后异人成为了秦国的王,异人当初对他的许诺是:“共享天下”。所以,异人上位后,吕不韦当上了秦国的丞相,享俸禄十万户。一般的高官享两千户,最大的官享一万户,称“万户侯”,吕不韦享的是十万户。

吕不韦曾经对他的父亲说:“耕田种地,获利十倍;珠玉之盈,获利百倍;立国之主,获利无数”。

奇货可居的关键是:首先必须是“奇货”,也就是潜力股,然后还必须是“可居”,要居得上。如果异人是个得志的公子,那也就没有吕不韦什么事儿了。

所以,要想获得财富,就投资我们可以“居”得上的“奇货”。

我们观察那些历史上最有钱的人,包括:桑弘羊、范蠡、吕不韦、沈万三、胡雪岩,包括现代的富豪,什么李嘉诚、王永庆、马云……他们没有一个是靠辛勤劳作而获得巨额财富的。

当然,我们并不能否定劳动的价值,如果整个社会都不劳动,那么我们需要的物质从哪里来?所以统治者是鼓励劳动的,也就是说,像:“勤俭节约”、“勤劳致富”、“劳动创造财富”,这样的教条,是说给劳苦大众听得。

富有和勤劳,从来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王小明

                                   20248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