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韩非的死

(2022-12-22 11:29:41)
标签:

历史

文化

我们大家都知道,韩非,是韩国国君韩恒惠王的儿子。嘴有口吃,但是,文章写得非常好。秦王看了韩非的文章之后说:“嗟乎,能得此人与之游,死无恨矣”。

韩非,虽然是韩国国君的儿子,但是,他没有继承权,没有土地,是个没落贵族。关键是,他还不受韩王的重用,韩非的思想在韩国没有受到重视。

有一些反对韩非的学者,认为:“韩非重势,却不能审时度势;重法,却没有留下一部法典;重术,却一个心眼也没有”。我个人不是很认同这样的说法。

韩非没有留下法典,但是,他留有《韩非子》这本著作,集势、术、法于一身。不能审时度势,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了挽救即将灭亡的韩国。为了挽救韩国,韩非是使用过计谋的,那就是——诽谤妖贾。只不过,这个计策实施得不太高明而已。

秦王,为了得到韩非,不惜向韩国发动战争,韩国不敌秦国,于是派韩非出使秦国,韩非到了秦国之后,秦王停止了这场战争。

有人认为,秦王发动对韩国的战争,目的不是韩非,而是,他本来就想灭六国统一天下。灭六国统一天下,确实是秦王的目标,也是李斯、妖贾等人的政治报负。但是,攻打韩国,也是为了得到韩非。理由有这么两点:

1.                   秦国一打韩国,韩王就在第一时间把韩非送给了秦国。如果秦王的目标不是韩非,韩王为什么这样做?

2.                   秦国得到韩非之后,停止了这场战争。如果他的目标不是韩非,他为什么停止这场战争?

所以,我的观点:秦王为得到韩非,不惜与韩国一战在,这是真的。

也有人认为:李斯毒死韩非是因为嫉妒韩非的才能。个人觉得这是有可能的,李斯和韩非都是荀子的学生,是同学,韩非有多大的才能,李斯很清楚。秦王突然把韩非弄到秦国来,这使他和韩非形成了竞争关系。但是,李斯之所以毒死韩非,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韩非阻止秦王攻打韩国。李斯最大的政治抱负是,辅佐秦王统一天下。韩非阻止秦王攻打韩国,成了李斯实现这个政治抱负的最大的绊脚石。所以李斯一定要除掉韩非。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秦王得到韩非之后,决定攻打韩国。韩非认为:当今的韩国为秦国马首是瞻,对秦国,言听即从,实际上等于是秦国的一个附属国,这样的情况下,再打韩国,对秦国不利,将来秦国攻打其它国家,他们必定会誓死抵抗。建议秦王先打赵国。

李斯反对韩非的看法:韩国紧邻秦国,国力在七国中最弱,如果秦国先打赵国或者其它的国家,韩国不一定站在秦国一边,如果韩国帮助赵国或者其它国家,形势就对秦国不利。所以李斯坚决要先打韩国。

秦国曾经面临四国联合攻秦的局面,妖贾向秦王申请了很多钱,秦王给了妖贾黄金千斤,车辆无数。结果妖贾真的摆平了四国。妖贾也和李斯一样坚决要打韩国。

韩非于是想出来的办法是污蔑妖贾。说了他三条:

1.      妖贾贪污公款。秦王给妖贾的钱大部分都落入了妖贾的口袋。

2.      妖贾假公济私。借着秦王的权势,发展自己的关系网。

3.      妖贾出身卑微,他的父亲在魏国看守城门,妖贾在魏国曾经做过小偷。

韩非使得这个策略,一点都不高明,这无法说服秦王。

妖贾和李斯对秦王说的话则非常有力:“韩非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大王把他从韩国弄过来,却挂着不用,将来攻打韩国,万一韩非跑了,那就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于是秦王就把韩非先关到监狱。但是他没有说要让韩非死,也没有说不要韩非死,也就是说秦王心里还在犹豫不决。李斯看见这是个机会,送了一壶毒酒到狱中让韩非喝。韩非想见秦王但不得见,只好服下毒酒自杀身亡。事后,秦王后悔了,但是为时已晚,韩非已经死了。

也就是说,韩非的死,一是阻止秦王攻韩,再是得罪妖贾。而他做这两件事情的目的,都是为了挽救即将灭亡的韩国。他的死,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不是什么不会审时度势,也不是什么缺心眼。而李斯杀韩非主要也不是什么嫉妒韩非的才能,主要是韩非阻止他实现自己最大的政治抱负。

                                                                              王小明

                                                                              202212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也“阳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