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赵国的灭亡·2

(2022-05-14 17:12:42)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历史

今天继续分享我的学习。

我们之前讨论了“阏与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今天接着讨论赵国的灭亡。

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之后,赵国元气大伤,无力扭转,赵国国力迅速衰败的趋势。

公元前235年,赵王迁继位。

第二年,秦始皇嬴政处理好吕不韦事件后,发兵攻打赵国,杀了赵国10万士卒。在长平之战之中,还没死的那批未成年人,这时候刚好长大,又死了10万。

第三年,赵国再度面临邯郸保卫战。赵国派名将李牧出战,打败了秦国的桓齮,桓齮,因为打了败战,畏罪逃到了燕国。

赵王迁5年,赵国大地震。第二年,闹饥荒。第三年秦军派王翦攻打赵国。

赵国的这场保卫战,有三个重要人物:

1.      王翦。

2.      李牧。

3.      郭开。

王翦和白起,以及廉颇和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这场战役就是由秦国名将,王翦指挥。当王翦知道赵国派李牧出战的时候,他就知道这场战不好打了。于是就花重金到赵国去使用反间计。通过郭开,向赵王进谗言说:“李牧的功劳太大了,而且准备投降秦军,图谋造法。”赵王信了郭开的话,于是要求撤换李牧。李牧拒绝交出兵权,最后被赵王秘密逮捕并且秘密处死。三个月后王翦攻破赵国,俘虏了赵王迁(赵国的最后一位国君)。7年以后赵王迁的哥哥赵嘉在代地被秦军杀死。赵国彻底的灭亡了。

李牧是赵国名将,原本被派到燕门郡负责抵挡匈奴。他的策略大概有三条:

1.      厚待将士。

2.      细心防守。

3.      绝不出战。

李牧,每天杀牛犒劳他的将士,派很多侦察兵出去侦查,等匈奴来的时候就死守不出。守了很多年,从来没出过大事,也没打过败战。后来有人说李牧:胆小怕事,不敢打仗。于是赵王就派人换掉李牧。结果,匈奴一来,就打,一打就输。这样边疆损失很大,也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于是赵王又去找李牧。李牧提出,要我去可以,还是那三条:

1.      天天杀牛。

2.      细心防守。

3.      死不出战。

赵王答应了李牧。于是,李牧就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防守边疆。

在赵国最后的保卫战中,李牧是“关键先生”,但是,王翦通过反间计,让郭开去说服赵王杀掉李牧,也就最后打败了赵国。

根据专家的总结,赵国的灭亡,有四个原因:

1.      用人不当。

2.      政治腐败。

3.      主次不分。

4.      疆域锐减。

个人同意其中的部分观点。有些观点同意,有些还是可以讨论。

先说第一条:用人不当。

在长平之战的时候,冯亭要将上党郡献给赵国。赵王找了平阳君赵豹和平原君赵胜谈话,问他们的意见。这时候的问题是:他为什么只找自己的公族问话?廉颇呢?蔺相如呢?他一个没问。这就是用人不当。但是我觉得,问也没用。因为,赵豹和赵胜已经给出了两个答案:“要”和“不要”。你再问廉颇和蔺相如也只能是这两个答案:“要”和“不要”。这件事情,是很棘手的问题。似乎要和不要都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你不要,那么秦国占领17座城池势力更大,等他缓过气来还是要打赵国。如果你要,秦国马上就打你。所以这件事情上的“用人不当”可以忽略不计。

再说第二条:政治腐败。

这条意见个人完全同意。郭开是个奸臣。为了钱可以说死李牧。赵国的另一个名将——廉颇也是毁在郭开的口里。赵孝成王的儿子赵悼襄王,不信任廉颇,要撤廉颇的兵权。结果廉颇不交兵权把派去的人打败了,之后逃到魏国。之后秦国又要打赵国。赵王于是又想起廉颇。就派人去看看廉颇老了没有?还能不能打仗?郭开给了使者很多钱,叫他不要说廉颇的好话。使者心领神会。见了廉颇之后,廉颇吃了几斤米、几斤肉,还披挂上阵,耍了一番武艺。使者回去后对赵王说:“廉颇一顿吃了几斤米、几斤肉,但是和我谈话的一会儿,连着上了几趟厕所。”于是赵王认为,廉颇已经老了,就弃用了他。战国四大名将,赵国占两个,两个都毁在郭开口里。所以说:赵国政治腐败,个人完全同意这个观点。

再说第三条:主次不分。

在秦国攻打赵国的这些年里,燕国经常在背后“捅赵国的刀子”,就是背后袭击赵国。于是赵国不遗余力地和燕国打仗。秦国趁着赵国和燕国打仗,趁虚而入,占领了赵国37座县城。这仗到底怎么打呢?不打燕国,去打秦国这也不对呀,你又不是人家的对手。联合燕国去打秦国,人家燕国没那个意愿啊,或者说他没这个兴趣呀。如果能够迅速打败燕国,或许也是一条出路。但是赵国又打不下燕国。这就是他们的困境。倒也不是什么“主次不分”的问题。

再说第四条:疆域锐减。

赵国的土地送了不少给外国人。大概分为三种:

1.      讨好秦国。

2.      奖励功臣。

3.      以地换将。

    赵国为了讨好秦国,送一块地给吕不韦做食邑,但是秦国并没有因此停止攻打赵国的步伐。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赵国有功,于是赵国又送了一块地给信陵君。

赵王认为齐国的田单很会打仗,于是送给了田单57座城池,让田单帮赵国打仗,结果田单也没打赢。

什么是国家?就是:拥有土地、人民和主权的行政机构。没有了土地还能是国家吗?向平原君赵胜说的:“百万之军,连年征战,都打不下一个城。”赵国今天送人一块,明天送人一块,国力肯定会衰减。

送地,有两种情况。一种只是作为你的食邑。也就是,这块地的税收送给你。当地的官员还是由我任命,这块地还是归我这个国家管理。你只是享有这块地上的经济特权,而没有政治特权。这种情况要稍好一些。在必要的时候,比如说:对方反叛我的时候,我可以把地收回来。

还有一种情况是彻底的割地给他,既没有了经济特权,也没有了政治特权,那就是,不等人家打我,我自己先削自己的地,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今天的话题就讨论到这里。

                                                                                王小明

                                                                                20225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