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海老师自述:我从区重点调到四大名校,发现办公室大不一样
(2024-04-25 23:35:54)Hi,这里是「Shanghai名校志」。
这个号是专门介绍“名校”的,自然常常会提到“名师”。
可每次一讲到“名师”,几乎铁定能看到这样的留言:
——有本事把差生教好,否则别说自己是名师!
——好学生用不着你教,差学生你又教不来,这能叫名师?
——搞搞清楚,到底是学生牛,还是老师好?
说句得罪人的实话,这些观点,我是不同意的。你呢?
好医生看疑难杂症,好老师凭什么教牛娃?
主张“教得好差生才是好老师”的朋友们,常常会打这样一个比方:
——医院里最好的医生都是看疑难杂症、治最难治的病,凭什么最好的老师却可以教最牛的学生?
这话听起来有些道理,但须知“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学生”又如何能与“病人”相提并论呢?
又有人说:
——好的老师应该能把普通学生拉上来,就像好的厨师能把普通食材做成佳肴一样!
“老师”与“厨师”,也不是不能拿来比较,可网友们似乎也不太买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大王蛇,你怎么做椒盐大王蛇?
——食材品质不行,只能尽力而为了!
教“好学生”,一点都不简单
首先来说说,教“好学生”,真的很简单、很轻松吗?
没错,所谓的“好学生”,确实有不少是天资聪慧、一点就通的。但是,要当他们的老师,那可真是一点都不轻松的。
前不久,见了一位北京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他告诉我,“压力真的很大!”
为什么呢?“这些好学校的学生见多识广、学得很深。有的搞竞赛的,拿一本大学教材来问你也不稀奇。你要是没有真功夫、硬本事,那肯定禁不住他们上课的提问、下课的追问,要下不了台的!”
我问他,“那你就不能先个马虎眼,然后查了资料再告诉学生?”
他笑了,“一次两次可以,次数多了,学生还看得上你吗?你还能压得住学生吗?”
所以,名校的老师是被学生追着跑的,他们必须持续修炼,一点都不敢放松。
某种程度上,也正是在与优秀学生的相互砥砺中,他们才成长为了业务精深、风格独具的“名师”。
一位从区重点调到四大名校的老师告诉我,“我不是背后讲老东家不好哦——那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一个工作单位,很有感情的。但客观地说,两个学校的办公室氛围,真的不同。”
她说,原来的学校,办公室老师们聊天的主要话题是衣服、化妆品、包包,还有各种八卦、家长里短。
现在呢,这些话题也不是没有,但大家更多会聊业务上的事,比如看到的某本好书、某篇教学论文啦,网上看到的某份有价值的资料啦,参加教研活动听来的有意思的观点啦,等等。
教“差学生”,更多功夫“在诗外”
那么,教所谓的“差学生”就很简单吗?
不,一点都不简单,甚至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比如,你要花大量功夫与学生“斗智斗勇”,让他们愿意听你的课、信你的话。
不少时候,“功夫在课堂之外”,你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背后的故事,甚至还要做他们父母的工作。
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好学生”的老师与教“差学生”的老师,往往修炼出了不同专长。
做一个有点武断的区分,前者往往“教学业务水平”更高超,而后者往往“感化转化能力”更强大。
所以,能够把“好学生”教好的老师,与能够把“差学生”教好的老师,都很不简单。
在我看来,他们也都是“好老师”。
什么才是“好老师”?只有把“差学生”教好的才是好老师吗?你遇到过难忘的“好老师”吗?大家怎么看?我们评论区一起来聊!
上海有哪些好学校、好老师?这里是「Shanghai名校志」,关注我,带你了解上海名校,助你孩子进入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