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痛苦叫做“普娃摇进了华育”
(2024-04-05 00:13:12)先简单说一下娃:非徐汇区的菜小,四年级下开始上小五班,成绩一直居中偏下,妥妥的普娃一枚。
小学期间,奥数、英语基本都在一对一的补。关于一对一,多说两句:一对一也纯属无奈之举,最大的好处是老师可以上门,节约时间。当时每周一次的英语和奥数课,至少可以节省路途上来回的几个小时。疫情期间充分利用长时间在家的机会,重点补习数学和英语。
小学2年级英语找的是外教上门,4年级奥数找了非机构老师上门。其他也有去老师家里上过一段一对几的小班课,以英语居多。
奥数2年级在龚班打过一次酱油。4年级下才开始小五班,但听起课来蛮吃力的。疫情期间老师不能上门,然后上了点网课。其余主要靠在家看视频自学,奥精的3456年级,高思导引的3456等等七七八八都挑着做了一些,没全做。
再说一下摇号进入华育前的基本配置:语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没啥好说的;数学基本完成六年级的提前学第一轮。说是提前学了,但做题不行,一做题就露馅了;英语新概念2学到了中间部分。可以说,就是稀松平常的一个普娃,跟上海每年小升初的10万普娃中的任何一个都差不多。
可能唯一的区别就是:我娃在2020年5月,所谓的摇号元年,撞了狗屎运,公平公开公正地从外区菜小摇进了上海的民办一哥——华育,货真价实的“摇一代”。
自从摇号进了华育,到目前3年半多一点,不出国不出市,每天雷打不动早上6点起床,每天雷打不动学习到晚上10点半-11点半。
寒暑两假每天继续保持至少9-10个小时的学习,不旅游、不聚餐。除了每年过年的亲戚聚餐一次,还要凑我们的时间,其他活动一律取消。家长中至少要有一位全力配合学校,或者干脆辞职在家全职鸡娃。
最怕的是碰到娃生病。一旦碰到娃头疼、脑热、流感、发烧,只要娃还有力气,只要手还能握住笔,作业一律不耽搁。就医看牙或者其他不可回绝的事情需要出门的,统统不开车只坐地铁,为什么?因为在地铁里可以让娃趴在座位上写作业。
我们也知道,由于起步较晚、底子薄,娃和华育里的一线牛蛙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一直不停地在后面追赶,就像是急行军被大部队拖着赶路,好在还有两个月就中考了,马上要熬出头了。不过我们也不仰望那些牛蛙,因为你没看见他们的勤奋程度。不要跟我说什么天赋,在我看来勤奋就是一种天赋。
前一篇:上海四校值不值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