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大发现--一所被大家忽视的顶尖牛校

秋季一开学,真真假假的各种小升初活动就开始了。但我今天要聊的并不是小升初活动,而是学校。
说起长沙顶尖牛初,大家的第一印象也许是:
广益中学?
曾经也许是,拿过6A率全市第一,最牛的时候集团前100拿下80几席。
但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显然退步了。
青竹湖湘一?
和广益一样,青一也吃了"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红利。
但和广益不同的是,青一跟一中的关系比广益跟附中比更密切,也能得到集团更多的扶持。
所以青一的成绩似乎比广益更稳定,做过6A率老大,而且中考成绩一直比较耀眼。
但今年开始转为区属公办,以后生源方面肯定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中雅培粹?
中雅培粹是这两年最亮眼的初中。
中雅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做为"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政策落地后雅系第一民办,有雅系意向择校的优秀学生基本都去了中雅。
地处长沙培训核心,招生方面的便利无与伦比。
(据说)雅礼每年掐尖上百竞赛牛娃放在了中雅,这些学生平常晚上(部分晚上)和周末都在雅礼做竞赛或拔尖培训,造就了这两年中雅突出的竞赛成绩。
不过今年转为公办以后,不能像以前一样大规模掐尖招生,生源受到影响后成绩肯定也不能再跟往年相比,和曾经的南雅一样,未来的发展趋势无疑是要向公办学校看齐的。
长郡双语?
双语出身豪门,被称为长郡中学初中部,曾经是公办初中的第一块招牌。
即使是"公办不择校后″,生源质量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因为双语有比较多的以市政府、教育局等公务员子弟居多的配套生源,这些家庭大都是非常重视孩子教育的。
所以长郡双语中考成绩一直是很好的,但培优方面据家长说非常水。
以上只是列出了一部份。
这些学校无疑都是好学校。
但这些学校都不是我心中最顶尖的牛校,因为他们要么主要是受择优招生的加持,要么完全是依赖高中本部的支持,要么有政策方面的扶持,学校自己在拔尖学生培养方面并没有健全的体系和足够的资源,受政策影响不确定性很大。
我们都说四大名校牛,但总会有家长出来怼:
他们要是能把4A3A的学生带进清华北大才算真牛。
这当然是气话,但也反映出家长心中牛的标准:
把好苗子带出好成绩那只是本份,如果能把一般的学生带好、把好学生带得更好、把不那么拔尖的学生带到拔尖那才是真的牛。
那有没有这样的学校呢?
还真有这么一所学校。
一所不依赖本部支持的学校。
一所不依靠择优掐尖招生的学校。
一所靠自己完美系统的培养体系自能发展成果辉煌的学校。
关注到他是两年前偶然看到一份数据,原本集团前100只有十几人的一下子有30几人了,我当时很吃惊。
通过深入的了解,我发现这所学校建立起了全长沙所有学校中最系统最完美的培养体系。
最突出的是对于拔尖学生,会根据学生的学科特长以及兴趣爱好规划最合适的培养方向,比如学科竞赛、清华丘班、北大卓越等等,充分利用本校和集团的教练资源做出最完美的培养方案。
对于其他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都会有对应的规划和安排,争取培养得更好。
通过追踪学生成绩发现,这套培养体系确实非常成功。
这两年集团各年级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考试,该校拿下前100的近半壁江山。
往更远看。
领军卓越方面,近期就我知道的:
去年全省第一批考上清华领军的四位同学中,有三位是该校的:
李钒祎(九年级)
黄序时(高三)
陈卓茁(高二)
今年集团考上北大物理卓越计划的三位学生,其中韦英哲(高二)是该校的。
[菠菜喜报]
重磅!全省唯一!湖南第一人!
https://mp.weixin.qq.com/s/s6tZ6VmchH7czoktw2OWWA
经多方查询考证,近7年(截止至2022年4月)该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如下(注:部分数据怕统计遗漏或错误,个位数未写明准确数字,以免引起争议):
国际奥赛奖牌5人(4金1银)
数学奥林匹克银牌:宋政钦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金牌:陈俊豪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金牌:黄章毅(第2名)
国际生物奥林匹克金牌:彭凌峰(第1名)、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金牌:冯睿杰
创湖南省历史记录3人
湖南首位初三考入清华大学:李钒祎
湖南首位考入清华丘成桐英才班:阎光溪湖南省首位考入清华大学新领军计划:陈卓茁
入选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30几人
入选奥林匹克竞赛湖南省队:80几人
录取清华或北大:100多人
还有一件对我比较有触动的事。
一个亲戚的孩子在南校区读初中。
这孩子不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家长原本的期望是高中有书读,而我原本也认为他能考一所稍稍好点的公办高中就不错了。
成绩在南校区一直在200-300多名,初三通过参加博思班的培优,今年中考居然考进了四小之一的明德中学。
至此相信很多读者己经知道这所学校的名字了。
但我还是要郑重的说出来,他就是:
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最后我问大家:
这样的学校你们觉得牛不牛?
你家小孩如果进了这样的学校,学校帮你把一切都规划、安排得妥妥当当,你既省钱,又省心,小孩还有更好的发展,你喜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