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鸡娃的起点是清北,尽头是北工大!城区、郊区教育差异巨大…

近日,在论坛上看到这么一则帖子
这是帖主看到自己身边同事,无论在哪个区,无论焦不焦虑,鸡不鸡娃,最后大家都是殊途同归,相聚北工大。
最后帖主得出的结论是:之前以为北京娃高考会相对好考一些,现在看来也没那么容易;等将来自家娃高考时估计会更难,还是不能放松。
无独有偶,也是在今天,看到有家长在焦虑,像今年5万多考生想考上北工大,大概要排在前20%才有戏;那么,根据市教委在去年4月发布的《2022-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来看,“24年的高三在校生人数与23年基本持平,从25年开始人数大幅增长,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将只增不减”,届时,考北工大的比例势必会进一步降低。比如说,将来要是想打包票能考上北工大的话,起码要班里排前两名的才够稳。
这个结论一出,网友们都震惊了。
有人问,北工大都这么难了,那么北理、北航呢?
感觉无论是北京市前1%-2%还是年级前十的答案,都十分令人感到绝望
对于这个答案,您还别觉得夸张,真有海淀区家长现身说法的
而对于殊途同归北工大的结论,除了仍然有一些不明真相的,认为“北工大是兜底随便考的”之外,更多毕业生表示相当认同
有区重点高中年排前20最后考上北工大的
有父母985,自己海淀市重点普通班考上北工大的
最后还得出一个令人扎心的结论:京二代一般都会比京一代降级。
还有在东城头部高中上学,发现必须要一路拼搏,最后也仍然只有肩部以上的人才能考入北工大
否则,就只能去略低一档的本科院校了
除了城区之外,也有郊区学生说了一下本区的情况
区里第二的学校,前5%才能去工大和首医,这么一看的话,城区和郊区的高中,最后大家出路还真是还差挺多的。
现在北京小孩的家长是全国在当年拼杀出来的1%的卷王们,这1%里再卷下一代,难度不一样。相信大家还对下面这张“北京工业大学2023的本科新生数据图”记忆犹新吧,现在每届考生中家长985的估计上万,鸡娃的底线就是北工大,就算是六小强的学生也不例外。
2023年北工大在北京录取分数大概是北京高考考生中前20%,考虑到中考已经淘汰了1/3以上成绩差的,未来几年北京参加高考的人数逐年增加,平均来说成绩在小学和初中班上排不到前10%的根本不用妄想考北工大;平均意义上来说,小学和初中班上前3名才可能考上北工大。当然强区、重点班之类的可能概率更高一点,同时也意味着弱区、普通班概率更低,初中班上第一名都考不上北工大。23年北工大招生第一大户都变成人大附了,那么“能考上北工大的都是学霸”这种说法一点都不夸张。
为啥总说北工大是鸡娃圈的终极目标,因为北京唯一的市属211学校,北京教委的亲儿子,钱和资源都不缺,每年招的北京生源多,就读机会相对更大;而且择校和就业关系很大,现在很多招聘直接起步就是211。很多北京孩子选择北工大,一个是考虑专业,一个是求稳
但就算如此,现在很多人也意识到,北工大对普娃来说有多么高不可攀了:前20%能考北工大是现在这2年的形势,因为这几年每年高考才五六万考生,再往后的话,人数增加,top985招收规模基本不变,市属高校也会扩招,不过录取比例肯定会比现在大幅降低。
从2011年开始,每年北京出生孩子十几万,还有每年积分落户新进来的,分母扩大了两三倍了。差不多前5%-10%才能考上北工大。尽管大家也都有一颗鸡娃的心,但那又谈何容易。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鸡娃的天花板已经从北工大降到三首了。另外,从北工大往下,一本线往上的院校里,文科还有首经贸、北工商、北二外;理科则是北方、建大、信科——都还有很多学校和专业可供选择。像有家长就说,身边有一些北京物资学院的,北京印刷学院的,有后来考上事业编的,出路都挺不错的。毕竟这个时代,已经很难通过高考实现阶级飞跃了,所以,孩子是哪块料,就做哪块料的事情;大学,最多成为个人能力和努力的证明而已。
所以有的时候,还是需要家长有清醒的认知和明晰的规划,找到适合自己家情况的发展方向。最起码的,能让孩子健健康康长大,三观正确,适当陪伴,就是咱的小确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