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线城市比肩一线教育,长沙究竟有什么秘密?

(2024-01-29 23:27:00)
长沙,在暑期再一次迎来了旅游的热潮。

网红城市的流量逐年攀升,逐渐把内里的文化埋在了底下。

就像十几年前五颜六色的头发+破洞裤的装扮,是被年轻人追捧的潮流,但也被默认是街溜子“皮肤”。

其实在“网红城市”的名头还未兴起时,长沙作为一座经济并不发达的二线中部城市,早已因名列前茅的教育水平而闻名全国。

比如最有名的四大五小。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沙市第一中学、长郡中学、雅礼中学和南雅中学,麓山囯际,明德中学,周南中学,长沙市实验中学。

每年都有各地的学校不远千里前来取经,想要挖到这些名校在教学上的秘籍。

为什么长沙能仅凭二线城市的经济就将教育发展到比肩甚至超越一线城市的水平呢?




1 文化底蕴深厚

长沙根植于由楚文化演变而来的湖湘文化。

没错,就是那个有着《离骚》、有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楚文化,不得不说,这“霸蛮”的精神传承得很彻底。

到了南宋,在文人地位高与迁都文化重心南移的双buff加持下,本土文化与儒学思想碰撞、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独特鲜明的湖湘文化。

从古至今,湖南人才辈出,盛传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说法。

长沙的四大五小也涌现出了许多历史名人,如长沙市一中出过伟人领袖毛泽东,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长郡中学也有如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优秀教育家周立钊等知名校友。



2 求学氛围浓郁

说到求学,就不得不提到长沙最古老的学院,岳麓书院。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可以说岳麓书院是长沙教育走向内卷的一个重大节点。

著名的教育学家朱熹在此讲学后,大力整顿、重建了岳麓书院,编纂教材,广聘教师,光是求学的人在当时都有数千人,从此,长沙成为了无数学子心中的求学圣地。

到了清末,湖南因支持维新变法,在当时大力开办学堂,之后随着思想启蒙运动兴起,大量学者前往北方学习,将先进的思想与知识带回了湖南,湖南也因此较其他省市更早开始普及国民文化教育。

进入全面抗战后,长沙作为大后方,涌入了大量北方的学者、老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也先后迁徙至长沙,在此建立了临时学校。

如今的长沙,随处可见各种教育机构,很多小孩从懂事起就在上各种培训班,就连空气都有50%是教辅资料的油墨味(另外50%是小龙虾味)。



3 教育体系成熟

在几千年来的求学文化熏染下,上到省教育局,下到街头巷尾的当地人民,都十分重视对教育的建设与投入。

而作为百年老校的四大,多年下来教学理念、办学思想、管理模式、教育资源等都走在了前列,教育体系早已十分成熟。

这些学校在教育上有什么优势呢?

集团化办学。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集团内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教育更优质均衡的发展,学校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比如雅礼与南雅,长郡与麓山国际。

师资力量雄厚。四大名校会定期从外地挖掘优质教师,十分重视对教师素质的培养,集团内的老师会定期接受培训,相互分享学习,在教学上更专业,更有经验。

生源优质。四大已形成完整的升学体系,既能留住集团旗下的优秀学生,又有各类选拔考试吸引外地优秀学生,优质的学生汇聚,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氛围推动学生进步,因此这些学校的学生自我驱动力都十分强。

教学体系明确。在多年的教学中,他们在各学科上都已形成了明确的教学体系,各科目的教研组也会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时常进行调整,划分层级因材施教。

校园氛围活跃。这些优秀的学校往往不会让学生一味埋头读书,而是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校园活动、社团活动一向层出不穷,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学习时反而更有效率。

四大五小一向是长沙人民心中通往优秀大学,走上人生巅峰的大“跳台”。

而从小被家长耳提面命着要考上四大五小的长沙孩子,也早在踏入学堂前,就有了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



4 骨子里的读书基因

在德骏文传看来,还有一种可能,湖南人天生就会读书。

毕竟几千年来,这种对教育重视、对知识渴求的氛围一直贯穿着湖南人的日常,说不定爱读书、会读书的能力早就将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成为了湖南人基因的一部分了。

那作为省会的的长沙,教育水平能比肩北上广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相信即使有一天“网红城市”的光环褪去,长沙也不会衰败颓然,因为它有一根支撑它傲然挺立了千年的脊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