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清华附已经超越人大附了?

题记:随着表格满天飞的,是排名和结论满天飞。
一直不知道该怎么起文章标题,今天尝试一下不同风格的。
先说标题的结论:
其实没有,或者说不一定。
超不超的,其实主要是没有评判标准(后面会讲一讲我心目中的标准)。
这两天(其实好像就是今天?),一个表格在各个群里传播甚广,讨论甚多。泽哥不敢说“以正视听”,但至少给关注泽哥的家长们“不带任何感情”的解释一下。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表格到底是个怎么回事,而不是光顾看别人的讨论,但都不知道这表格是在说啥。
表格就是这个表格了:
1
这里说的分数是什么分数?
是海淀区高三刚刚结束的上半学期期末区里统考的分数。
2
表是哪来的?
右上角的“图标”,是“教师进修学校”的“图标”。
但这里的“教师进修学校”,并不是俗称“教进”的中学,而是海淀区给老师培训的“教师进修学校”。这张图,也是给老师开会时内部交流的PPT中截取出来的。
这从最上方的“结论2”也能看得出来。
“尖子生整体表现突出,分布学校广,锐度、厚度有待提升”,这明显是给老师以及校领导内部开会时候给出的结论。就是“自己夸自己”O(∩_∩)O
3
学校的排名是什么排名?
这就是讨论最多的地方了O(∩_∩)O
其实大家对这个排名理解的“不太对”,也是非常能理解的。
因为一方面,700分以上的那两所学校的排名,既是两所学校第一名同学的顺序(即这次海淀区整体高三期末的第一名是清华附的),也是两所学校700分以上总人数的顺序。
不过这里特别要补充一下,就是在这种“极高分”(第一名)的学生中,其实是非常有偶然性的。所以我才在文章的开头说现在就说清华附超越人大附还为时过早,哪怕今年高考的第一名来自清华附,也不一定能代表啥。但如果(1)北京市前20名的人数;(2)考入清华北大的总人数;(3)学校的高考平均分(但这个“可作假”的手段太多了,其实没那么重要,还不如考985的总人数),这三点中有任何一点清华附能够超越人大附,那其实就可以有“清华附超越人大附”(或者至少“清华附开始赶超人大附”)的这个结论了。
所以大家可能觉得既然上面是清华附的总人数比人大附总人数多,那下面也是按照总人数来排的。
另一方面,大家内心中,特别希望看到“弱者击败强者”的这个结果。所以当大家发现“五十七中在十一学校、一零一中学、首师大附中、北大附中前面”的时候,就特别容易相信“五十七中比这些学校都厉害”的这个结论。
但事实上,其实“弱者是很难战胜强者的”。或者说“弱者战胜强者”,其实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再或者,如果您相信“五十七中比十一学校等学校强”,那么您就自然应该相信“理工附民大附比北大附强”,以及“科大附比人翠强,比人分强”等结论了。我举这个例子,其实是希望大家在看网上的一些“由人来总结的结论”的时候,应该有自己的一些判断,这样才不会被“别有用心”(这里不是贬义词,只是我实在想不到别的词了,特此说明)的人“带偏”。
所以这个排名究竟是啥?
反正不是首字母的排名(哪怕后面学校都用的全称看起来也不是首字母的排名);也不是XXX分以上总人数的排名。
而是在XXX分以上的每所学校的第一名学生的排名(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描述的会更加准确)。
即相当于从高往低的学生所在学校的排名。简单理解就是五十七中的第一名比后面那些学校的第一名都排名靠前。而十一学校的第一名也比后面那些学校的第一名排名靠前,等等。(如果没说清楚的话,可以有人帮忙在留言区再说一下就更好了O(∩_∩)O)
当然,其实区里领导在做这张表的时候,可能就完全没想到排名的这回事,只是手动的把这些学校都敲出来,毕竟只是内部分享,没想到会“漏”出来。
4
这个排名有什么意义?
嗯……其实……可能没什么意义。
我说没意义的原因,是来自如下这么三方面:
(1)这是高三,是三年前中考招生的结果体现。而且只能反映“三年前学校招收的尖子生”在现在高三的情况。这个限定语太多了,所以看起来意义没那么大。
(2)这里的很多学校的分校,在当年是用来“放签约生”的。也就是说有些孩子虽然学籍是在这些名校的分校,但实际不一定是在那学校上课。所以大家也不要看表中有某些分校就说明这些学校整体实力强了。这些学校在表中出现,只能说明有能力很强的孩子当年初中的时候没发挥好。
(3)最关键的,这里体现的仅仅是每所学校最突出的“尖子生”。说句学校可能不一定认可的话:“尖子生”(尤其是学校的第一名)只能代表自己,不能代表学校。要真说代表学校,那也只能代表学校能够留下尖子生的能力。当然,这其实也解释了为啥有的学校没能出现在650+的那个表中,是因为学校的高中留不下尖子生。比如初中大家最认可的初中校之一的人分,至少在现在这波高三中招的三年前,一方面学校初中的尖子生都给输送到人本了,所以自己没留下什么尖子生(一般学校的尖子生都不会中考出来,都会留本校,所以外招很难招到尖子),另一方面,当年的人分,还是民办,高中还得花钱,自然尖子生就少了(当然建华和海外其实也都是民办,所以这条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其实是第一条,因为建华和海外都有手段把学校最好的学生留在本校高中)。对于其他学校也是类似的道理。所以现在各校为了出高考成绩,都会不遗余力的在中考时候把尖子生留下,就为了以后再有类似这样的“排名”留出的时候,学校的“排名”会比较“好看”。
泽哥的“解释”,就这么多了,简单说一说。这不仅仅是泽哥对于传播这张图片的一些看法,其实更表达的是泽哥给大家的一个建议,那就是在看别人评论的时候(包括泽哥自己的),要有自己的判断。
前一篇:长沙不同梯队有哪些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