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荣誉称号评选虚化乱象,为教师职称评聘埋下祸根

(2024-01-14 23:54:18)
每年教师节,各地各级教育部门,都会大张旗鼓地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台上受奖者披红花绶带,与领导合影,台下鼓掌祝贺,学生献花,好不热闹。然而,这些己成惯例的活动,为什么没有给学校教学工作增添动力,反倒是添了麻烦?#


 指标化表彰让榜样失去信力,倒逼学校虚功实做。 

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按理说应该为整个教育增添活力,但为什么表彰项目越多,受表彰者级别越高,反倒是让基层学校麻烦越大?原因就在于,各地各级教育部门,首先考虑的不是所辖学校有没有符合条件的教师,而是先定下要表彰多少个人,然后下达分配一定的数额指标,各校再根据这些指标,推荐具体的受表彰者。这种表彰制度,让各校都不会出现“优秀”的空缺,并且倒逼每个学校虚功实做。


 各不相同的荣誉称号,评审条件可松可紧,反映出教育领域脱实向虚的心态 

目前有关中小学教师的荣誉称号包括“优秀教师”、“名师”(工作室)、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以及市、区(县)级“先进教师”、“三八红旗手”等等。

这些荣誉称号的评选条件,虽说各不相同,但多数条件都具有“可松可紧”的弹性。我们仅以“优秀教师”条件为例。所谓优秀教师常见的评选标准和条件包括:一是具备高水平的教学技能,既能高效传授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二是具备切实可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三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四是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五是获得学生的高度评价和反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六是在学术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并且能够对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综合上述六项条件不难看出,每一项都是相对优秀的条件。换言之,是没有硬性要求的标准。


 脱实向虚的荣誉称号,为依据“硬杠杠”的职称评定埋下生乱之患 

由于评选标准的模糊性,导致荣誉称号成为教育领域的亚腐败现象,使一些钻营者占到了先机 ,一些人通过拉近与领导关系,甚至用贿赂等手段攫取到荣誉称号。

如果我们把荣誉称号评选与教师的职称评聘比作两类考试,那么,前者更像是一种甄选考试,后者则是一种淘汰考试。因为,标准虚化的荣誉称号评判,凭借的是主持者的主观挑选,而职称评定则是避虚向实,用所谓“硬杠杠”淘汰掉一些人。

这两种评选结果是,一些人乘虚获得荣誉称号,而这些荣誉称号转而在职称评定中变成了硬性条件,至此演化成教育领域亚腐败的奇怪逻辑。所以,导致职称评聘成为教师心中抹不去的痛,让许多勤勤恳恳工作的老师伤透了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