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算走竞赛路线,小升初也是摇号,还要学小奥吗?

有位天津的朋友问了我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这里小升初全靠摇号,而且我家也不打算走竞赛路线,还有必要让孩子学小奥吗?
我觉得这位朋友的问题普适性很强,可能许多人都有这方面,所以把我的观点整理成这篇文章,希望能对您有用。
当下的教育是一个不断筛选的过程,成绩就是筛选准则。只有小升初不需要看成绩,中考照样看成绩,高考只看成绩。有一组数据家长应当牢记:有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只能读职业学校;有大约一半的高中生上不了大学;在北京、天津、上海,想上双一流大学,得是高三人群中的前4%;在东三省、重庆等地,想上双一流大学,得是高三人群中的前2%;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想上双一流大学,得是高三人群中的前1%。
所以,要不要继续学奥数,与小升初是否摇号无关,只与小学奥数是否能有效提升数学成绩有关。
对走中高考路线的学生来说,适当学点小奥能有效提高数学成绩。一方面,别人都不会的题只有自己会,能让孩子产生优越感,为了保持这种优越感,孩子会不自觉地努力学习,这就是学霸的正循环。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叫“优秀是一种习惯”,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方面,小奥中的很多知识与后续学习关系很大,比如:计数、几何、计算、行程和应用题。
计数部分中的容斥原理,是高中数学中的集合部分必须掌握的内容;排列组合和概率,又属于每年高考必考题,而且高考难度基本不会超出小学奥数的难度。
几何部分的内容中,面积、角度、长度等与初中平面几何一脉相承,是平面几何的基础;体积、展开图能培养空间想象力,是立体几何基础。
计算部分的内容中,数列计算是高中数列的基础,其它内容是基本功,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数学成绩。同样一道解析几何的大题,在会做的情况下,计算能力好的学生可能5分钟就完成了,而计算能力不好的学生可能20分钟才能完成。省下来的15分钟,多琢磨一下不会做的题目,或者把选择、填空题检查一遍,分数自然就提高了。
行程问题中的流水行船,本质上就是相对速度的概念,对物理学习很有帮助。应用题中的溶液浓度,在化学中经常用到。
比如2021年高考全国一卷中的第17题,就是那道10分的数列题,对在小奥中学好数列的学生来说,是绝对的送分题,题目如下。
所以,对中等生及以上的孩子,学点小奥很有必要。中等生不需要学得太深,优等生可以适当学深一点。
但是,学小奥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当别的孩子在快乐玩耍的时候,自己的孩子却在啃小奥难题,肯定会觉得不舒服。怎么才能缓解这种不舒服?
我的建议是:参加一些竞赛,让孩子通过获奖证明自己,产生优越感,用竞赛获奖带来的快感抵消这种不舒服。
近几年来,郭嘉给出了中小学全国性竞赛的白名单,其中居然没有一项针对小学和初中的数学竞赛。幸好,国外还有这类竞赛,而且不少,比如简单点的袋鼠数学竞赛,略难一点的AMC8、AMC10和AMC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