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一模还是“金”么?——“魔都”初中学习系列之八十一
(2023-12-22 00:34:55)过去我们初中的家长都会听过一句话:一模是金,二模是银。之所以会这么说,这是和当年的中考政策密切相关的。在中考新政前,市重点高中的自招比例高达30%-50%,这么高的自招比例,导致了优质生源进入高中的主战场是在自招阶段。尤其对于高中四校,主要的比拼就是在自招阶段,自招能够录取50%以上的生源,其次才是各区的零志愿。
所以在过去,一模成绩出来后,很多人凭借着优异的一模成绩可以获得市重点高中的橄榄枝,一模的地位也逐渐在大家眼里越来越重要,渐渐地,一模是金的叫法也传遍家长圈。
但是,这种情况在中考新政实施后,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中考新政后,自招不再是市重点高中吸收生源的主战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新政后,无论是四校还是八大,自招的比例被大幅度缩减了。四校的自招比例缩减到30%左右,八大及其他市重点,自招的比例则更加少了,少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在这个大背景下,一模的作用和地位也渐渐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高中四校,早在一模开考之前,就基本已经找到了自招要找的生源,一模仅仅成为了一个反向校验指标。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举个例子,比如有的四校,在一模之前接触了一些优质生源,有些特别好的优质生源是可以明确确定的,但也有一些处于模棱两可界限范围的优质生源,这个时候高中可能就会提出要求,要求一模考必须最低达到什么排名要求,否则之前的口头承诺就不作数等等。这时一模考就变成了反向校验指标了——是不是有点催命符的感觉?万一考砸了,反而会丢了之前好不容易得到的自招预录机会。
而对于八大及其他市重点,一模考的作用现在就更加尴尬了。这个尴尬之处在于:因为现在四校的自招比例大幅度缩减了,导致之后的名额分配到区、名额分配到校、甚至是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还会有大量的机会可以凭借中考成绩进入四校。在这种情况下,一模优秀的且能被八大看中的生源,就算是一模考之后被八大自招预录了,人家也不见得将来就一定真会去——到了中考之后,一旦预估成绩不错的话,
很有可能就直接放了八大的鸽子,拼裸考进四校去了。因此对于八大来说,一模之后的动作,的确会有,但却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看得中的人,可能人家只是把你当备胎;想来的人,可能又看不中。所以,现在的一模考看上去很重要,但实际上可能又不是那么重要。
二、不是所有区都有一模考,这也是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大家都知道,一模考都是以区为单位进行的。其实就是一次区统考,一次全区的统一考试。然后出个成绩有个排名,可以便于学生和家长将来中考定位。但现在实际情况是,并非所有区都会在初三寒假前组织一次全区的统一考试,也就是说不是所有区都会有过去我们习惯的一模考。其次,就算有了区统考,现在也基本都不会有全区统一的区排名。就是说就算考了,你也不会知道你究竟在区内处于什么位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模考的地位就更加低了。
那么,有家长可能会问,既然如此,一模考是不是就可以随便搞搞了呢?
在岛叔看来,如今一模考的作用,更多的是检验你的短板。
我们现在都已经知道,新中考体系的特点就是考试科目多,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新加)、道法(新加)、跨学科(新加)。历史中考是在初二就考掉的,因此初三一模考之后的中考,还剩下7个科目,其中语数外的权重依然是最大,物理的权重有所下降,多了一个道法和跨学科。由于新中考体系,题目的难度趋势依然不会朝着难的方向走,因此应付新中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木桶理论”——如何去掉木桶桶边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你的目标不是让你的优势科目更优——因为很可能你的优势科目已经到上限,中考考卷已经无法展示你更多的才华了。但是,你的劣势科目却是有可能会拖你后腿的。所以,如何不断的去补短板是你在一模考之后需要做的事情。
通过一模考试,你就能够很清晰的知道在那么多的科目中,哪门学科是拖你后腿的,在剩下的几个月里,你就需要集中火力,重点把这个短板给去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模考能够暴露出一些你的问题,未必是件坏事。假如你并不是一个拼自招的娃(大部分人应该如此,能拼自招的娃不会超过10%),也就是说当自招门票对于你的意义不大的情况下,一模考如果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你的问题所在,让你可以精准的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或许是一件好事。毕竟一模考只是一次模拟考试,真正决定命运的还是中考。无论是名额分配到区、名额分配到校或平行志愿,一模的成绩都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们需要的是放下包袱,调整好心态,做最后的努力和冲刺。
另外,还要提醒大家一点,中考前的一模考二模考,有的区还会有三模考,是一个题目难度逐渐降低的过程。即一般情况下,一模的题目最难,其次是二模三模,而中考题目是最简单。现在的行情大致是:比如你一模数学能考130以上的,中考数学大概率能考到140以上,从这个角度来说,预测自己中考能进入什么范围,一模考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