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家长问了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怎么才能考上四校八大。
上海的高中最强的学校为四校,八大,新五虎。
四校大家都知道是哪四个,咱们就不多说了。
八大为七宝,南模,建平, 延安,格致,大同,复兴,控江。我们也称呼为“市区老八大”。
近些年,因为浦东以及郊区五大新城的不少学校崛起,又出现了高考成绩不属于老八大的新五虎。他们分别是:曹二,松二,进才,位育和奉高。
虽然坊间还有十三罗汉等说法,但是咱们今天就不深入聊了。
其实在八大和四校之间,如果按照高考成绩排的话,还有四校分校。根据2023年的高考成绩看,四校分校的实力不可小觑,甚至不少还强于八大和新五虎。
正所谓“得生源者,得高考!”
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其实已经代表了该校的高考实力和成绩。谁能在中考环节吸引到最优秀的学生,谁三年后的成绩就亮眼。
今天我们就谈一下大家都关心的,怎么才能考上四校?至于八大和新五虎,咱们后面再讨论。
由于四校分的定位模糊不清,八大和新五虎的成绩错综复杂。但是考虑到先中考政策中,四校是提前撩人的,而四校分虽然选拔与本部同步,但是分数线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自招名额和名额到校依旧是倾向于四校分所在的区,所以我们更倾向于把四校分,八大和新五虎统一来看待。命名为“四校外”的市重点高中。
四校目前在上海中考中,虽然有四个途径可以录取。
他们分别是:自招,名额分配到区,名额分配到校和平行志愿。
但是大比例的录取依旧在自招(总数的35%左右)和名额分配到区(42%左右),余下部分分配到名额分配到校和平行志愿。
名额分配到校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要看校长的手气,低于50人的学校一签都没有,超过50人,看校长是否抽得到。所以,这个大航母比较占便宜。而平行志愿各区分配,其实也就是1-2个。如果你对自己实力够自信,想名额多一点,选择大航母入学是一个选择。但是如果你实力没有呈现碾压式,那分母多也意味着可能存在比你厉害的人也多,那就不乐观了。
所以,你要想考上四校,那只有走自招和名额分配到区的渠道,到校和平行志愿是要看天吃饭,要看运气的。
四校的自招说实话没标准,又没分数线,又没排名,有点玄学的意思。
但是有一个现象,就是四校最终录取的人往往都是倾向于少数几所学校,也就是我们说的亲儿子。
当然,随着摇号深入,随着某些校长要退休,未来不知道是否会有变化,但是我想关系也不是说破裂就破裂的。
因此如果你想考虑通过四校自招录取,那去亲儿子学校读初中,那机会可能会更大一点。
这里的机会不仅是知自招,而是强者自招走掉了,那拿名额的机会也会多一些。
大家都知道,民办儿子是要摇号的,但是摇号是进不去特色班,至于怎么能进特色班,一方也不能明说,这个是圈内的不可说的秘密。
(原创收费)为家长打开一扇窗——“魔都”那些“好班”的最真实情况分析
看看这篇就懂了。
至于公办,一般是买学区房,但是也有人户分离的,这个之前说过很多次,不懂的也可以看以上这篇。
如果大家觉得进入四校的儿子学校就万事大吉了,那可就太天真了。
四校自招的选拔主要是竞赛为主,在竞赛生不足以和覆盖所有自招名额的时候,才会考虑综合生。而综合生的最大亮点就是七八年级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校排名。
也就是说,你进了儿子学校,然后考试排名到了他们的自招线,就有了飞行考的资格。
而飞行考一般在八年级下学期和九年级上学期,今年国庆后马上有两家要开始了。针对儿子学校的考试,这波撩完,基本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你光进四校儿子学校是没用的,校内排名+懂一点竞赛必须都要有。
这里也许家长会问,竞赛要到什么程度?
一方觉得竞赛倒是其次,如果你在校内排名能完全碾压那些借读的,外区来的,飞行考可能也就是走走流程了。毕竟哪里能要那么多竞赛生,进不去国集大部分的人还是要走高考的,哪怕强基也要高考。
因此根据以往的经验,竞赛略懂就可以。(我这里的即便是谦虚的,略懂好歹150分做到100-110分还是需要的。)
如果你不是四校儿子学校的,或者也没合作关系。那只有靠投简历了。但是从2023和2024年的情况看,如果你在区内统考排名达不到前1%(20000人的区,前100-200名),估计投了也没用。就算达到1%,然后和其他区头部生源一起来比,这时候拼的就是竞赛了。(初联和高联一起来。注意不是高中校内的,而是竞赛)谁分数高则要谁。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儿子学校撩完一遍,留给外人的可能名额就真的没那么多了)
所以,不是儿子的学校,自招竞争难度远大于儿子学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小升初阶段就打破头要去名校名班的道理。
新中考后四校自招总数只有600人不到,相对于全市14万人,这个比例实在是低。所以,别以为自己是学霸就可以稳入。这里面估计也不是全看成绩。大家懂的。
上月有家长和我说他哥哥的儿子进入了某校的基础科学班,倒不是因为竞赛多牛,而是他哥是爷爷大学的顶级数学系教授。毕竟有的人是需要照顾的。
因此,
竞赛全市前50名,或者嫡系+校内排名靠前+竞赛牛三者都要有,又或者你有学校实在不得不招你的理由。这些才是主流自招四校的路径。
也请大家不要低估需要被照顾的学生的数量!每年竞赛得奖的就那么几个数字,自招数量远大于这些。
除此之外还有不低于6%的艺术体育自招生。如果你在市级比赛中能独占鳌头(前三),也可以试试。
当需要被照顾的和竞赛的都走掉了,那多出来的机会就是看成绩的,看什么?就是我前面说的儿子学校的排名,非儿子学校血淋淋拼杀后的强者。
当然自招比拼是残酷的,虽然自招四校的名额少,难度大,但是也不是说完全没机会进。如果你各科均衡,中考发挥出色,通过名额分配到区环节,考上四校其实也是有可能的。
这是2023年和2022年的名额分配到区各区四校分数线的比对,大家可以看一下。2023年比2022年分数线要低很多了。
分数线越低,说明容错率越高,不会因为一个小失误而彻底排名靠后。如果大家都扣分少,那一个小失误就凉凉了。
因此,无法进入四校儿子学校的同学,又想通过中考考入四校,好好研究下这张表是有必要的。选择一个四校分数线低的区,可能更容易一劳永逸。
跨区中考是有名额分配到区资格的,所以这个有可操作性。但是分数线也是浮动的,每年都在变化,研究对手家长的心理可能更重要。也许未来每两年都会出现阴阳分数线,忽高忽低,这还真不好说。
2024年开始,有综评了。初中的40分大家应该都是满分,学校也不会为难大家。但是高中的10分,就不会人人满分了。了解目标学校到底喜欢那类娃,可能是家长需要研究的。
不是说只有奖和科创比赛才有用,高中老师会在乎初中的奖吗?我看未必。我觉得未来谁能在高考和五大联赛中为学校开疆扩土,那么他们肯定是高分。
另外,四校名额分配到校和平行志愿的名额虽然有限,但是如果在竞争力不是特别激烈的学校,如果你能长期把控第一第二名,我想还是有机会的。这时候就要考虑是否放弃自招其他非四校学校而拼命一搏了!
最后我们说一下四校要求的竞赛标准。
五大联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奥。谁在初二时候能在所在的领域获得优秀的成绩,谁就能进入四校的法眼。
至于什么奖,我就不给别人做广告了。至少我知道有人是可以提前参加高联的,但是只有分数没排名。至于怎么才能参加,那就要问问你们自己学校了。
我想如果不是四校的儿子估计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AMC8,10和12那种其实意义不大的,和高联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外面还有人说机构可以递送简历给四校,这个就是割韭菜,高中根本不会和校外机构合作,他们只相信自己长期合作对象和飞行考试卷。简历,我自己不会投吗?还要花钱请人投递?
所以,一方建议,如果大家进不去四校儿子的学校,就可以放弃自招了,把精力和时间节约下来全力拼一把中考的名额分配也未尝不可。
至于高中的好班和平行班的区别,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或一个年级会洗一次牌,也不用太在意。四校平行班里成绩拔尖到校排前十的也是大有人在的。
所以,只要能做到各科均衡的好,手稳到极致,裸分拿四校名额也不是不乐意。徐汇和杨浦区每年大把的四校投放量,加上自招走掉的人也很多,其实裸分上线也真的不是太难。
说到底还是同区比拼和同校比拼,说到底还是看成绩。当中考成绩达到极致的时候,甚至综评的10分都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还有个问题就是竞赛怎么学?
竞赛不等于奥数,请大家先明确一点。
但是奥数学了好,可以有通道进入名校民班,这反而是小升初的一个奇葩现象。
所以,你想去名校名班,想自招四校的,奥数在小学阶段还必须学。不仅必须学,还需要再著名的校外奥数机构的最高端班(甚至跨级)里混着。
如果做不到,那基本是挤不进前50名的。
有人说我家长带着孩子学可以不?学没问题,但是没有通道。哪怕你孩子有天赋,你不肯花钱拜码头一样没用。
初中名校只看机构高端班。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你就算自己投简历,也要看学校的,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收。
因为这条小升初的黑色利益链在,其实能竞赛走自招路线的孩子,在小学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哪怕没实力,也要创造人设给他上。在此同时父母至少已经贡献给机构和名师六位数的学费!
我曾经就见过一个名师,收了一个学生,每年起码10万的补课费。学生说实话没啥天赋,但是他就是学费贡献了最多,最后高联300分只考到了110分,但是人家就是一路贯通,你有什么办法?这个老师也是前科班出身,高中名校混了很熟,初中也有自己关系,有自己的同学和资源,能搞定自招,你又有什么办法?
因此,当你做不到竞赛能力全市拔尖,还不如放弃,只要进入那些初中,争取校排名即可。至于怎么进去,民办可以摇号,公办估计只有买房子了。这个成本有点高。还不如放弃算了。
也许有家长会问,我们对口入学的普通初中,孩子就没什么机会去四校了吗?
当然不是,虽然自招的可能近乎苛刻,但是中考题目不难,你能拔尖,能在本区中考比拼中独占鳌头,一样可以考入四校本部!
就怕你们又惦记自招,又想走中考,结果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两头都没捞到。这种案例太多了!
以上就是我们给大家分析如何能在中考环节考上四校本部的路径。
大路两条,自招和名额分分配到区。
小路三条,名额分配到校,平行志愿,找朋友帮忙。
因此,这里也给小升初的家长提个醒,如果你希望孩子走四校自招的路,请按照上文设计的路线进行规划。
成绩靠孩子,规划靠家长。找一个四校合作的初中,然后让孩子校内各科成绩排名拔尖,(排名小于历年自招人数,机会就有了。)可能更加轻松一些。至于竞赛,需要智商的,请量力而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