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向导游学习
(2023-11-23 11:27:11)第一,关于教师的口才。
教师的口才应像导游一样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让人听了之后顿感教师博学多才,博闻强识,顿感钦佩。教师的口才应当像导游一样,能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中心思想。教师的语言应当像导游一样,具有煽动性、感染力,让人听了之后,有一种莫名的认同感。教师的语言表达内容应像导游一样,海纳百川,包容万物,让人听后大开眼界,能有收获。教师的语言逻辑应像导游一样,每个语句环环相扣,上下承接,让人听后对其所讲内容了然于胸。
每个人的口才并不是天生就好,需要经过不停的锻炼。教师要时刻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内涵,让自己在需要表达的场合,有东西可讲。同时,要把握住不同的锻炼场合,面对不同的群体,有胆量去讲。另外,教师还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和表述结构来讲,有方法善讲。
第二,关于教师的铺垫。
教学也好,育人也好,均需要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做好铺垫的准备。所谓的活动育人、情感育人、情境育人,实际上就是要求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通过活动、情感、情境为实现教学育人目的而做好铺垫。跟过购物团的朋友,都非常清楚,导游十分健谈,一路上她会一直说个不停,不让人休息,还会要求游客偶尔和她互动交流,参与到对话中去。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导游说的每一句话,所讲的每一个故事,所强调的每个词汇均指向同一个目标—她今天将要向大家推荐的产品。在这个推销过程中,她会顾及到游客的心理,绝不会开门见山,而是让游客在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其观点,进而认同她的想法。
教师在上课时都会有课堂教学的导入、过渡的句子、情感升华的语言,而这些均是为了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提升对文本情感的认同度所做的一种铺垫。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做的铺垫不宜过长,所做铺垫需要恰到好处,点到要处。而在育人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到学生这个受众的需求,这时就可以采用导游做铺垫的迂回战术,循循善诱,逐渐深入,从而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一定要能言善辩,但在课堂上,在和学生交流时,一定要能说会道,道明心里话,说进学生心坎里。
后一篇:我发现高能量的人:从不考虑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