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热衷“早起”的日本人,并不是为了忙着上班
(2023-11-22 00:41:44)之前,我认为日本人的早晨都非常安静。但其实不是日本的早晨很安静,而是我们定义的早晨时间,本就与日本人不同
初到日本的时候,我住在大阪一个比较远离市中心的小镇。在铁道路线上是一个小车站,附近除了住宅区,就只有小小的商店街。
因为抵达的飞机比较早,我在小车站下车的时候,还是很舒服的早晨。周围那一瞬间的宁静,让我从此以后喜欢上了日本的早晨。
早起换来的充实感
那时我凌晨五点半起床,踩着第一班的电车去上班。接下面包店早晨的打工之后,天刚亮就出门变成一种习惯。
然而,第一班电车经常已经坐满了人,那时我才知道原来日本人都这么早起。
日本人没有在公司用餐的习惯(包括早餐),而电车上虽然没有明文的规定,但出于礼貌大多数人不愿在车上饮食,因此都会在家里吃完早餐再出门。
那么扣除梳洗、用餐、最费时的通勤时间,还要赶在八点前到达公司...
...这么一算,日本人确实算是早起一族。
我在面包店的工作,是从早上六点半到中午十二点,工作结束后,要立即赶去语言学校上一点的课,下午五点放学,衔接晚六点的面店打工直到十点,回家梳洗后写完学校作业,晚上十二点前就寝...
...
这样下来,我至少有十八个小时都是充分利用的,让一整天看起来十分的长。
而我在语言学校的老师,认为留下钱财不如留下知识,他还有好多学问想要留下来,因此总是舍不得睡觉。我虽然没有老师的远大志向,不过来到日本后,没有一秒钟被浪费的满足感,也让我总是睡得很好。
在后来准备日本研究生考试的过程中,我依然贯彻着早起的生活。作为一个经过无数大小入学联考的专业考生,我很清楚一整天人记忆力最好的就是在早晨。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验来说,早晨的读书速度是将近晚间时段的三倍。因此在安排读书计划的时候,我也会将比较困难的科目放在早晨,或是安排较多范围的进度。
日本人的家庭早餐时光
在日本工作后,早起又有了另一种意义。
日本人有很多特有的生活习惯。首先就是前面提到的,日本人不在外面用早餐,这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的早餐比较传统,即“要有饭有汤”。
日本家庭早餐常见配置 / pakutaso
这种用餐习惯,显然很难在家里以外的地方达成,因此早餐对日本人而言,就应该在家里吃。
另外,日本人习惯吃冷便当,因此主妇不会准备隔夜菜的便当(冰过的菜肴容易走味,也无法加热挽救),都是当天吃当天做。
以上原因,使得日本的上班族比想像中的更早起。即使是家庭主妇,为了给家人准备早餐与便当,自然更要早起。
铃木(我的先生)的老家位在爱知县,距离市区很远。也因为住得较远,因此上学时比一般的小孩还要更早起床。
但铃木家有个传统,使得起床的时间会被拉得更早,就是全家要一起吃早餐。就算不需要上班的爷爷奶奶,也会准时跟大家一起在餐桌上出现、一起用餐,无论春夏秋冬。
我当下领悟到早餐的另一种用意:全家不管彼此作息如何,只有在早晨这一段时间,大家能简单地相聚,利用短短用餐时间互相关心。
这种感觉,让早餐不仅仅是一顿饭而已,更多的是家庭凝聚在一起的温暖。因此结婚后我,也决定坚持这样的传统。
我想,所谓幸福就是不用一个人寂寞出门,还有家里温馨的早餐气氛吧。
早起是积极也是轻松
读书租房子的时候,我的房东是一位很有气质的日本太太,甚至会说一口流利的英文。我家住在房东太太家后面,阳台就正对她家的厨房,不管我起再早,永远可以感觉她家厨房灯已经亮起。
我好奇地询问她究竟是几点起床,她告诉我她每天三点半就起床了!然后她会在餐厅里看书,等到先生起床去晨跑后,她就会准备早餐,等先生回家再一起用餐。
之前,我认为日本人的早晨都非常安静,直到为了准备考试清晨五点起床,我才发现一切都是我的误解:
不是日本的早晨很安静,而是我们定义的早晨时间,本就与日本人不同。
对于在日本生活这么久的我而言,早起已经是理所当然。不论如何,这一习惯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早起不像晚睡带着疲惫,因此心态上可以更加积极与轻松。
习惯晚睡晚起的各位,休息日不妨试着感受下早晨的空气吧!不要输在起跑点,不要在每一天的最开始就落后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