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考个清华太容易了

(2023-11-17 09:57:33)
1:您认为高考对您来说难度大吗?高中三年有“头悬梁锥刺股”那种备战高考吗?



“大,有。曾经凌晨三点起床背书… ”

——匿名(河南考生,高考分数:699,高考省排80)

 

“高考对我来说挺难的,我能考到这个分数,只是因为正好考到了很多我会的题目而已。高中生活对我来说很痛苦 ,但不是因为考试本身,而是我因为情感特质很容易喜欢上别人。我的高中堪称是小丑而又自卑的三年,在情感方面实在是历经磨难和挫折。最后认清现实,发现自己相貌平平,实在没办法去谈上一次十几岁的恋爱。虽然有些偏题,但还是不得不说,这让我的高考备考多了很多磨难,让我在备考的过程当中,饱受情感上的煎熬。”

——小蓝(福建考生,高考分数:691)

 

“难度肯定是大的,我高中的时候并不是班上的天之骄子,也不是老师心心念念的宝贝,前面几位太强了,“我……从未被注视过”。但是我为高考更多是一种不服气的准备状态,所以纯粹是赌气才努力。”

                              ——匿名(福建考生)



“拿到最高分或者区域第一名难度很大,但是考得好的难度不如清华考试和课程难度。”

——龙蹦(广西考生,高考前五,清华年级前十)




2:清华是您的唯一目标吗?有没有想选择隔壁的想法?

 

“可以说,不是。一开始我的目标其实是厦门大学,因为我并不是很厉害,到高考前有些机会触碰清北水平的时候,也想过隔壁,但是招生组不是很重视所以就没再考虑了。”

——匿名(福建考生)

 

“没想过,从初中开始就认定了top2能走就走清华,第二选择就是C9之流了。”

——匿名(山东考生)

 

“从没想过清华(水平不够),意外上清华。”

——匿名(四川考生,高考省排50+)

 

“国家专项计划,隔壁给的专业太差了……”

——jevin(湖南考生,高考分数:678,高考省排181)

 

“当然不是,作为国内top2,你清和隔壁各有特点和优势吧,但是我们那边隔壁给的专业不好,所以奋斗的时候是考虑的,报志愿的时候是不考虑的。”

——hualala~(甘肃考生)

 

“曾经清北都不是我的目标。第一次真正把清华正视为我的目标是出于高三上某些宣传原因学校要求我与另外某个同学设定一个“理想学校”,当时是瞎填的清华,然后过了年之后发现真的有人认真觉得,也希望我能考清华,那我不努力逼自己一把岂不是不太礼貌。”

——听风(吉林考生)




3:怎么看待北京高考“简单”和北京考生“优势”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北京高考简单”需要分科目看待。数学确实简单,如果以140的难度衡量的话。语文应该说基本持平,英语绝对不在全国卷之下;物理简单在计算,难在想法,特别是面对未知问题的建模能力(这方面推荐2022海淀区高三期末物理压轴);化学大题最后两道比较难(不得不提今年海淀一模);生物考法与其他省市迥异,个人认为难度最高。至于高考优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其主要来源是教育资源的显著不平衡,这种不公平的确需要改变,但任重道远。”

——匿名(北京考生,高考分数:697,高考市前100)

 

"感觉和各省市招生的地方保护属于一样的性质,但是既然北京有政策倾斜聚集了更多更好的高校教育资源,那北京地方保护的力度理应比其他地方弱一些。话又说回来,更大的高考压力和升学难度又何尝不是一种经历,也许我们更会珍惜在这里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吧。"

——陈麻子(广西考生,高考分数:694,高考省排33)

 

“我理解,但我不觉得这很健康。毕竟是山河四省出来的,在和北上广同学们聊天的时候能直观感受到,就算是身边同学里学习最轻松的一批,跟那些人比还是差了很多很多。但之前和同学们聊起来,去山区支教的话还能聊什么呢?全球胜任力?这好像离他们太遥远了,他们连走出大山都困难;但北京上海的小朋友能早早接触到这些,他们天生占有更多资源。我不认为不同地区的同学智商能差多少,所以如果可以教育公平,大家都能有很好的成绩;而在这之后,他们能用这些成绩走到哪一步,还需要更多的条件、政策去平衡。”

——匿名(山东考生)

 

“我认为北京的确有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北京的学生差,相反,有些北京学生可能很厉害。”

——匿名(四川考生,高考省排50+)



4:有遇到在当地是天之骄子来到清华被卷天卷地吗?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有吧 形势所迫 想优秀只能卷。”

——匿名(辽宁考生,高考分数:704,高考省排18)

 

“真天之骄子们自愿卷了只有我这种超常发挥的才是来被卷的。”

——E(河北考生,高考成绩:680左右,高考省排前30)

 

“有吧,但在当地也被卷,现在只是放大了,无所谓,尽自己最大努力就好。”

——匿名(陕西考生,国专,高考省排二百多)

 

“暂无(社交属性弱,听说过的大牛都是清华骄子orz)至于看法,还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吧,不卑不亢往前走就是了。”

——陈麻子(广西考生,高考分数:694,高考省排33)

 

“这个问题嘛,我高中前两年不在本地读的,那时候我就已经体会到被完全碾压的感觉了,所以可能更容易接受这件事。但是我感觉比起高中,在大学里想要赶上与同学的差距真的是难多了。差距首先是各方面的,其次学习习惯与自律能力这些东西更加重要了,但他们都是难于改变的。缺乏自驱又缺乏外界鞭策,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令人害怕。”

——北大落榜生(福建考生)



5:未来什么发展打算?打算本校读研或者润出去?



“润。”

——匿名(北京考生)

 

“目前可能考虑本科就业或者走工程博士,我觉得我对纯学术兴趣不大,加上家里的一些原因,让我更多想要快点走出去,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我不希望我的痛苦传给我尚年幼的妹妹,我觉得她不应该和我承受一样的痛苦,我希望她能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想给她一个完整的有爱的童年。生命的诞生总有它的意义,我觉得我的意义就是支持白纸一般的孩子画出自己的人生,毕竟,我已经是一团污垢了。”

——匿名(福建考生)



“本校读研。”

——匿名(山东考生)

 

"争取直博,节省时间。"

——地球无应答(吉林考生,高考分数:653 高考排名277)



6:对于以后同地区想来清华的同学有什么想说的吗?



“当时高考前有人问我,怎么看待“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回他“高考之前我不愿相信,高考之后我别无选择”,如今想来也有一种一语成谶的美感。可如今,我趴在THU南区九号楼的床上敲下这段话,我也逐渐无法回想那荒唐又盛大的高三学习,我变得记不清每个知识点,不再是别人来问题时候打开笔记错题本三秒翻到同类型题的潇洒的少年,在这里没人会喊我“信芳”或者是“Cube”,高考来的如此剧烈好像将我的拦腰折断,旧的惯性与新的隔岸相望。但我想一定有些什么可以在时间的流逝中积蓄,即使一生在与过去离别,过去也总会在当下奏响。苦难总是为开花作序,而坚忍一下,也许就可以面见期待的盛放。所以别怕,也不要过于期待毕业,生活是当下接连不断的日常,记得路边的风景,如同我依然能回忆起每个周五下午体活课(以及之后偷偷skip晚饭跑到江边就为了看一眼)的落日,为朋友筹划表白中午采买的兴奋,校门口全天下最好吃的二中烤冷面,和那一个个鲜活的人挣扎的人,还有夜晚陪伴我的每一首歌,白天攥在手里的明信片。我记得百日誓师的时候我疯跑了三圈喊着“我要上清华”,也就是这么点面子撑着我捱过了强基,我知道冷静乐观是优良品质,可高三也许偏偏需要一口偏激的汤。有人说离开了故乡你才拥有故乡,我想说,捱过了高三你才拥有高三,有着最荒唐的梦与最残酷的现实,有着最放肆的笑与最嚎啕的哭。最后简单叮咛的话——无非离别,总是离别,注意身体,别停止向前。Written by the New Cubist. 我的高中英语老师你看到了吗,我再也不会写错Written了。”

——Cubist(吉林考生,高考省排42)

 

“山河四省出来的朋友遇到其他地方的同学可能多少会有不平吧,我觉得蛮正常的。重要的是走好自己的路,明白想要什么,明白我们为何出发,明白我们能为国家和民族做些什么,我觉得这就够了。”

——匿名(山东考生)

 

“不要随波逐流,不要随波逐流,不要随波逐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清华,是的,你大部分时候会被那个数字所定义,是的,你没有那个数字,你可能像我一样,即便参与再多,贡献再多,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别人不会因为你的付出而尊重你,学院也不会因为你的付出而高看你,很多时候,那个数字可能就是你在他们眼里的地位高低,如果数字劣势很大,可能你的贡献与努力最后都会被视若粪土,但是,那是他们,是自己被数字裹挟定义的他们,比起去内卷些你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卷的东西,不如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大学生活里面,去发现自己,寻找自己,找到自己的样子。可能我的建议和很多人会风格不同,因为我知道,当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时候,在清华是多么可怕的!”

——匿名(福建考生)

 

“希望在高中课余时间之外多涉猎一些“高中时无用”的知识,比如计算机、程序、学术调研之类的。”

——地球无应答(吉林考生,高考分数:653 高考排名277)

 

“首先身体要好,像我这种病秧子与体育废物在清华实在是比较痛苦。然后差距肯定是有的,但是在做好心理建设的同时也要保持信心,毕竟你都能考上清华了是吧。”

——北大落榜生(福建考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