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赛课的残酷和蜕变
(2023-11-10 16:41:22)人都有畏难心理,而突破舒适区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没有教师愿意赛课,正如没有教师愿意上公开课一样,这大抵是因为人多数时候不愿意抛头露脸,更不愿意承受甘居人下的赛课结果。相比较在台前曝光于众人的眼光之下,关起门来敝帚自珍孤芳自赏似乎更显安全。如果说公开课还只是课堂的1.0版本,教学评比则是升级版,评比课引入排名机制,将课堂划分等级,充满了竞争的残酷性。
照理教无定法,每堂课有其特点风格,我们无法找到所谓的课堂标准去衡量好坏。但是任何职场都是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要分个高低,教育亦不能免俗。在这过程中,地区选派最优秀的教师参赛,学生给足各类保障,教师个体付出极大心血,背后的团队亦是全力以赴争取最好的结果。然而和学生考试一样,最终几家欢喜几家愁。拥有好的结果是每个人的梦想,拥有糟糕的结果也是部分人的事实。以为欲戴皇冠必受其重,但重压之下的呕心沥血并未得到兑付,留下的遗憾再难弥补,这不得不说是件极其残酷的事情。
幸福的课堂几乎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课堂却各有各的不幸。高手过招,成败往往就在一个细节上面,每一个细节打磨的得失好坏也往往注定了最终的结局。然而几乎所有的教学评比课堂都代表着最高的水平,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体,在其能力范围之内,已经拼尽全力。因而每一节这样的课都是值得学习的,每一个执教这样课的教师都是值得尊敬的,尽管这中间的部分人要面对残酷的结果。
教师赛课是勇者的游戏,也是能者的表现,因此大可不必为不好的结果有太多的困扰。人们往往对未知的结果表达担忧,完全忽略了赛课过程中能给予人的成长和历练,一个人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他的个人经历,教师职业生涯中可供回味的除了平常的点滴,还有就是激起了平淡生活中一丝波澜的赛课。年轻教师更要在职业的初期多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自身有机会的要多参加赛课的活动。对于教学评比活动而言,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是最大的资本。
尽管只是日常的一节课,却因匠心打造而显得与众不同。但凡经历过一轮赛课,教师无论在教学的技巧和课堂的领悟上都将更上一层楼。我们绝不可能因为一次正名而就比别人更为高明,而也绝非因一时的失败而否定全部。尽管山顶的风景绝美无比,但是登山过程中的憧憬更为美丽。
关于课堂的理解,原先我们以为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当经历过课堂的打磨,才知里面有如此多的细节和窍门。习惯了开吉普车上班,但是当开上朋友的保时捷跑车,我感受到了跑车的速度与畅快,而当我骑车徜徉在秋日的街道上,才发现自行车才是最适合的上班交通工具。有经历了就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课堂亦如是,唯有不断地尝试不同的体验,才知何种才是适合自己的。
在经过一系列的打磨之后,教师将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得心应手,对课堂的突发情况做出即时的合理反应,在技术层面上教师将变得更加成熟,只因其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能够将学生放在眼里置于心上。课堂是师生双向奔赴的过程,赛课将激发一个教师最大的潜力,课前积极主动汲取,课堂上全神贯注以发挥出最佳的状态,课后则通过一次刻骨铭心的课堂经历反思得失,从而为日后的课堂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除了教学技艺上的成熟,赛课也将促使教师的心理趋向淡定从容。最开始的时候,教师以为课堂就是那样子的,他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他是至高无上的知识权威,学生只是负责倾听的随从。直至放到公众的视野中,他将接受专业的检阅,同行的评比,由此而产生的焦虑和怀疑使人感觉虚度了光阴。直至出来最终的结果,专业的点评,他才知课无止境的道理,领悟到课堂本无好坏,最终的落脚点都在学生的学习。他会看淡得失,不以他人的评价为意,只专注于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上。未经赛课历练的不以为意是躺平,经过心路历程的看淡得失是从容。
A
good sea man is seen in bad weather.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压之下必出人才。赛课是残酷的,但是经历过赛课的蜕变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蜕变是关乎教师课堂的改变,也是教师个人对教学生命力的感悟。当教学生命力足够旺盛,赛课将不是课堂的评比,而是一个教师无比珍贵的教学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