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十年,才洞悉学校领导晋升背后的蝇营狗苟!
(2023-09-16 00:41:21)每个刚踏入教育领域的年轻教师,都怀揣着一份美好的理想:我要用心教学,把握所会的知识全部传递给学生;更有一年轻教师想有一天走上领导岗位,在更大的平台上有更大的作为。如果选领导全看教学成绩的话,为什么教学成绩一直很突出的一线老师直到退休还是一线教师,甚至职称都评不上?反而教学水平一般化的人反而成了领导呢?我用了十年才洞悉了领导晋升背后的蝇营狗苟。
第一,年轻老师在入职学校后的亮相中,在领导心中就有了高低轻重之分。新入职教师长相如何,身材如何,气质如何,性情如何,都会在领导心里有个印象,自古以来,有一条心里明白但不说破的社会真理——颜值就是实力,或者颜值就是实力的一部分。
第二,年轻老师在晋升之前有没有群众基础。办公室里面虽然人不多,但绝对是个小社会,如果想要晋升,先要获得备课组长的认可,备课组长是奠定年轻老师与年级主任的媒介,职位虽小,但话语权分量重。备课组长的一句不好听的话,很可能葬送年轻教师的晋升之路。
第三,吃饭聚会之外是否会有别的吃饭机会。在单位里吃饭聚餐,并不是吃的菜品的味道,也不是感情的交流,而是一种人情世故,一种利益的交换。在饭桌上,自己的品味会被人一览无余,印象好,以后还有机会聚在一起;印象不好,这是最后一次。
第四,任课之外,能不能帮领导分忧。帮领导打印材料,送个快递等等,领导安排的杂活是不是都能准确高效的完成,在处理这些杂物的时候,领导可是在处处观察着,印象好,继续用;印象不好,一脚踢开。
第五,领导对工作不满的应对态度。千万不要辩驳,狡辩。一旦辩驳,就是质疑领导,挑战权威,那样就输了。正确的做法是应该脸皮厚,微笑着接纳,然后让领导给出建议,并及时修改。有一份波澜不惊的表情,会说的嘴绝对比下死力强,下死力永远是老师。
第六,每年的两大节——中秋节和新年。这两大节,该送就送。这年头,只说好听的没有用,领导也不清高,钱、卡、物,该送就送,否则只会原地不动。而且一旦开始送了,就一定不能停,停则前功尽弃。除此之外,工作期间,也得和领导吃吃喝喝,同流合污,一定要主动请客。
第七,自身之外能不能有过硬的社会关系可以渗透到学校内部。每一个能够在学校当上领导的干部,如果调查一下他背后的关系,父母,岳父岳母,爱人,七大姑八大姨,总有一种社会关系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第八,自身有没有当领导的想法,自己如果没有想法,就一定不会想到办法。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着的。
第九,自身能不能做到脸厚心硬。脸皮不厚,不能忍辱负重,心不硬不能治人。
总之,能够当上领导必须内外结合,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和领导翻脸,会死得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