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北航毕业生的困惑,我以特聘专家的身份给了两点建议

(2023-07-27 22:56:28)
2023年6月的一个晚上,同事们都下班回家了,办公室只剩下我和李一白(化名)两个人,我因为有点事需要加班,而李一白也因为要把手头的事处理完才能辞职。


我到新单位时间不长,也不怎么说话,但是小李要辞职的事我是知道的,因为办公室有一个长舌女,特别爱唠叨,我给这个女的评价是:人特别好,嘴特别损,可以放心大胆使用,但绝不可重用。

有一回上班,长舌女对李一白吼道:不要以为你要辞职就不好好干,我们不给你开证明,你都上不了学。李一白连声说道:肯定好好干呀。

李一白是北航的本科毕业生,学计算机工程的,电脑玩得贼溜,毕业后当年没有考上研究生,就来了我们单位,今年考上了北航的研究生,所以辞职回去上研究生,在我们单位呆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办公室只剩下我们两人后,我问他北航的毕业生很抢手,为何不去互联网大厂,或者华为什么的的,却来了我们单位?

李一白跟我说,大家以为北航的毕业生很牛,其实很牛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只有成绩特别好的本科生才能去互联网大厂,去华为之类的高科技公司。如果有点关系的可以在央企里谋一个好位置,像我这样只能来这儿了。

其实我们单位并不差,也是一个大型央企,校招必须是985院校毕业的,这是硬条件,刚进来的本科毕业生,月薪能给到9000元左右。

我问他研究生毕业后有什么打算,还回来吗?

我是奔五的人了,属于特聘专家,比他们年龄大得多,又没有利益冲突,所以李一白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他说他非常困惑,或者说非常迷茫。

第一是他怀疑自己上北航到底对不对。他高考高出一本级190多分,应该说成绩非常优异,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希望他上个警校或者公安大学什么的,大学毕业以后在甘肃当地当一个警察,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工作稳定,旱涝保收,有社会地位,在当地买一套房也花不了多少钱,结婚后生儿育女,小日子会过得非常舒服惬意。

然而李一白最终拒绝了父母的提议,他给出的理由非常简单:我要选择警察学校对不起我高考的分数。他最终选择了北航的计算机专业。而班级里几个成绩比较差的同学选择了警察学校。

当李一白大学毕业为工作发愁时,那几个警校的同学去公安系统上班,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工作确实稳定,上班时间事情也不多,当然也就不用加班了,一个月几千元钱在甘肃那个小地方,日子过得悠哉悠哉,还经常喝喝小酒吃吃烧烤。


这种当时被自己嫌弃的生活,现在却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李一白怀疑当时的选择是不是错了,他说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高考分数高未必是一件好事。

第二是李一白感叹,自己不管在北京怎么努力赚钱,想在北京买一套房根本不可能,因为北京的房子太贵了。

其实北京的房子并不是都贵,比较偏远的地方就便宜很多,像平谷新房均价2.6 万每平米左右,然而凡是工作比较好的地方,附近房价都非常高。

比如海淀是互联网行业的集中地,然而海淀新房很少,离市区比较远的新房均价也要8万多每平米,二手房达到10万多每平方米,一套房子得上千万。

即使月薪达到5万,一年也才60万,不吃不喝也得20年才能买套房子,何况5万元的月薪并不好拿,人也不可能不吃不喝,总之靠自己努力工作买房简直是天方夜谭。

既然努力与不努力都买不起房子,又何必拼死拼活去上班赚钱呢!

李一白说起北京那些歪瓜裂枣,靠着拆迁拿了几套房,高考只能上个三本的土著,竟然瞧不起外地人,令他深深感叹命运的不公。

李一白跟我说得比较投缘,因为我不跟他灌心灵鸡汤,心灵鸡汤谁都可以说几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解决不了多少问题。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他讲了两点:

第一是要想找到高薪的工作,必须具有独到之处,也就是你的工作别人无法代替,而这个工作又必须有人干,那么这个岗位是最保险的高薪岗位,我现在的岗位就属于这种类型。

本人是部队改革时离开的,在私企上了一段班以后干了3年全职自媒体,现在刚上班一个月。

在我找工作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我找不到工作,毕竟已经47岁了,早已过了上班的黄金年龄,没有哪一家单位会要我。但我最终找到了这家央企,年薪接近40万,岗位是需求设计专家。40万的年薪对于很多大牛来说不算什么,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

我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个岗位,原因只有两点:

一是这个岗位正是单位急需的,这个岗位空缺了好几个月,一直招不到人,很多项目无法进行,有的虽然也在推进中,但是进展非常缓慢。

二是这个岗位一般人根本干不了,必须非常懂得市场需求,必须对业务非常精通,必须在这个行业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行。

按照人事部门的话来说,我们只要发布一个程序员的岗位,会有一大批应聘者,其中很多是从互联网大厂来的,不少是985大学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


然而我们发布需求专家的岗位,根本没有人应聘,因为这类人才太稀缺了,久而久之也就不在市场上招聘了。现在我们不缺程序员,但是缺需求专家。

可以说,一个岗位的价值以及待遇,根本是由其稀缺性决定的,当市场供给大于需求时,岗位待遇必然会降低,而市场供给小于市场需求,岗位待遇必然上升。

比如程序员这个岗位,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市场,加上各个互联网大厂纷纷裁人,市场供给大于市场需求,待遇下降是必然的事。而像我们这种看起来很冷门的岗位,市场需求大而供给小,所以工作比较好找,年龄大一点也没有关系,用人单位也愿意要。

笔者认为,所谓的好专业或者冷门专业都是轮流转的,当社会都认为一个专业不错时,大家都会涌入这个专业,供给大于需求,内卷加剧,待遇就会降低。比如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等等

而那些看起来非常冷门的专业无人问津,很快就会供给小于需求,过一段时间自然就成了热门专业,比如宠物医生,以前没有人关注,这几年倒是很吃香。

网红张雪峰所说的好专业与差专业,部分是有道理的,但有的就是瞎扯,比如张雪峰认为生化环材专业是天坑专业,那只是目前的情况,如果这几年没有多少人选择,再过几年就会是热门专业。

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就是这个道理,我家老大说她准备报考生物专业,她说这个行业肯定欣欣向荣,我并没有反对。

第二是必须要有铁的关系。很多专业和岗位非常稀缺,在市场上根本招不到人,久而久之也就不会在市场上招聘,只能采取内推的方式,也就是内部人推荐。

而内推靠的就是关系,没有关系根本不知道信息,即使知道信息也没有用,连门都进不去,只有内部人推荐,用人单位才会给你面试的机会。

不光央企内部有很多这种岗位,在私企也有这种岗位,比如私企里有很多高级管理岗位,这些岗位一般不对外招聘,都是通过熟人推荐的。

笔者能进央企,当然也是靠一个非常要好的战友内推进去的,不然连门都进不去,你说你本事再大,谁认识你呀,谁相信你呀。

如何让自己成为稀缺人才,如何让自己有铁的、有用的关系呢?这个说起来容易,实际上非常困难。

其实私缺人才从来不是靠大学培养的,因为在中国任何一个冷门的专业,都会有很多人报考。大家学的都一样,凭什么你比别人稀缺呢。

所谓稀缺性,多数是在工作中形成的,你在工作中想得比别人多,在工作中干得比别人多,干的事情比别人困难。久而久之,别人不能干的事你能干,你就成为稀缺人才了。


笔者以前手下曾经有一个项目经理,本科是一个三流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是一个211大学毕业的。她的最大特点就是爱学。

有时我带项目经理到客户单位去对接需求,对于很困难的项目,别人不愿意去,她愿意去,做了一两个非常困难的项目以后,她就成为稀缺人才了。

有一家很有名的央企接了这方面的项目,但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这家央企很快通过甲方找到了她并挖了过去,给了50多万的年薪。

笔者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做难事必有所获,做的难事越多,你就会越稀缺,也会越来越值钱。如果每天都做轻车熟路的事,都做一些没有挑战的事,你很快就会边缘化,很容易被替代,你也就不值钱了。

如何拥有铁的、有用的关系呢?笔者认为这类关系通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机缘巧合的成分。

笔者刚出体制的时候,想找一家央企上班,我认识很多领导,有一些还是省部级的领导,我想当然地认为靠这些领导找一个央企上班不成问题,现实却狠狠打了我的脸,这些人要么确实是帮不上忙,要么就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推诿掉。

而这次上班则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跟我做自媒体,我无所保留地教他,他很快就上道了,也赚了不少钱。

年初的时候,他跟我学做视频时说我可以找一家央企上班,这样有个平台会好很多,人不会封闭,而且工资也稳定,自媒体也可以接着做,我一想很有道理,他运作一番后我就上班了。

能在央企上班,我自己都感觉很魔幻,很多局外人也感觉不可思议。

那么铁关系怎么找?首先得找圈内人,关系再好,不是圈内人也帮不上忙。

其次是要成为铁关系,一个铁关系比一百个普通关系都管用,铁关系也无私地帮你,会告诉你简历怎么写、面试时怎么应答、怎么避免工作上的弯路和坑。

有一个铁关系引路,不仅能够找到工作,而且很快就会进入工作状态,如果没有这层关系,即使能够进入岗位,你也会有一个比较长的痛苦的适应过程。

简单来说,靠自己能力赢得铁关系的青睐,关系到一定程度,不需要多说,他都会想到你。而那些普通的关系,你即使讲再多遍,别人也不会再意。愿意帮你的人会一直帮你,不愿意帮你的人说再多也没有用。


对于李一白,我没有讲很多,只讲了这两点,我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听进去,这只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视角谈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并不一定对,但愿能够给他有所帮助。

也愿我的这篇文章能给广大读者朋友们有所帮助,观点不一定对,大家批判吸收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