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师大附中的几个流传甚广的误解
(2023-07-08 23:07:05)经常看到有人表达对云南师大附中的不满,尤其高考出分前后,这种不满更是达到了高峰。似乎只有师附包揽了文理科状元,甚至把文理科前五十都一扫而光,才能让他们满意。而这种不可能达到的高标准,其实是源于对师附普遍存在的几个误解。
一、云南师大附中掐尖
要说师附没有掐尖,那肯定是睁眼说瞎话。但其实师附的掐尖并没有达到大家想象的那种程度。
最近这些年,云南师大附中在昆明的招生名额都为840人,其中有一部分是定向生(最多可降20分录取)。以今年为例,定向生比例为55%即462人。因为在一些单元降20分仍然招不满,所以2023年师附实际招收了382名定向生。虽然不能说这382位定向生都降了20分,但多多少少都是降了分的。
实际上,师附近些年统招录取的分数虽然一直位列第一,但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并不大。以今年为例,师附684分,昆一中680分,仅差4分。2019年,师附571分,昆一中563分,也仅差8分。而且还有一些达到师附录取线的考生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其他学校。
除在昆明招生外,师附还在全省招收民族生100人。但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这100人虽然都是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但并不一定就是各地州成绩最好的学生。
1.这100人必须是25种云南省世居的少数民族,各地州不属于这25个民族的考生(包括人口最多的汉族)中考分数再高也不能录取;
2.除昭通、曲靖、楚雄、玉溪、丽江外,其余10个地州中有一些名额直接分配到县的“直少民族”,即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昴族、独龙族这11个民族;
3.一些地州会有一些措施(例如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高分学生留在本地上高中;
4.一些地州的教育水平一直很高,有一些地州近年来进步明显,这些地州的绝大多数高分考生会留在本地上高中。例如师附民族生在曲靖的招生名额仅有4名,绝大多数高分生还是会升学到曲靖一中这些成绩也非常好的高中。师附民族生在临沧的招生名额也是4名,且耿马、镇康、沧源各有1个直少民族名额,分配到临沧其他5个区县的名额仅剩1名,绝大多数高分考生还是会到临沧一中这样的好学校上高中。
二、云南师大附中“放羊吃草”
在所谓“衡水模式”当道的今天,云南师大附中的教育模式可以说是非常另类的,被很多人称为“放羊吃草”,甚至有些人认为这是师附仗着生源好而不作为。
实际上,师附是有自己的教学计划的,绝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师附更加注重课堂课效,更加注重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像很多学校那样靠拼时间,靠大量刷题来提升考试的技能。前几年我儿子在师附就读时,高一、高二周末是不补课的,也不强制要求上晚自习,课后的作业也不多。其实这才应该是十六、七岁孩子正常的学习状态不是吗?但如今卷来卷去,师附反而显得不正常了。
我并不是说“衡水模式”是错的,孩子通过努力拼搏上一个更好的大学当然不能说是错的,但师附那样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模式当然也不能说是错的。
事实上,这两种模式并没有对错之分,而是要看孩子更适合哪种模式。
三、云南师大附中“高进低出”
前面解释过了,师附并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样“掐尖”,但师附的生源肯定是非常好的,而这么好的生源,别说是一本率,即便是600分率没有达到100%,似乎都会被认为是“高进低出”。而实际上,师附的600分率、一本率虽然一直名列前茅(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第一位),但肯定是不可能达到100%的。
高中阶段的学习和小学、初中阶段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对学生的要求也完全不一样。所以就会出现有些孩子小学、初中成绩非常好,但到了高中却突然掉队的情况;与此相对的,也会有些孩子小学或初中成绩平平,但高中却进步神速。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小学、初中的成绩与高中成绩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成绩下降还有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孩子自我管理失败,例如沉迷手机游戏导致无心学习。师附确实不太管学生的手机,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误解。
四、云南师大附中不管手机导致学生成绩下降
确实有师附学生沉迷于手机成绩下降,但手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单单怪罪到学校头上。事实上,即使是严管手机的学校,也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
更有一些家长,自己整天抱着手机刷抖音、刷剧,却对孩子使用手机做出种种限制,然后还要怪学校不管手机,怪游戏公司不该出那么好玩的游戏,这就有点不讲道理了。
无论有多少误解,都不能否定云南师大附中是一所优秀学校的事实。
不过家长给孩子选学校时,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孩子更适合哪种教育模式(当然前提是中考分数要考够)。
对于学习能力强,或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孩子,更适合上云南师大附中,在冲击优秀大学的同时,还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学习优秀,身心健康,两全其美。
但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或自我管理能力不够强,那也许更适合考虑其他学校。昆一中、昆三中、昆八中、云附星耀等等,这些学校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也都是很优秀的学校。
评价:分析的很好,一看就是师附的家长,了解学校真实情况,师附是大学办学的公办学校,不可以招一个自费生,自然没有资金来源,因为属地管理原则,所有的一中都会有政府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师附现在很难,希望政府多支持和关注,如果让我们再选择,依然会让孩子报考师附,这是一所对所有孩子不抛弃不放弃的好学校,一直平行分班教学。
师附的教学方法,等到了大学孩子能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并且在大学一般成绩都不错,到研究生阶段更是显现出好处,我家孩子就是这样,大学四年成绩还好,到研究生阶段基本靠自学,所以现在读起来还不算费力。
别动不动就附中模式,衡水模式,好像除了附中放养外就只有衡水模式,还有成都七中,上海中学,雅礼中学,都有大把大把模式,怎么不学学?不批改的作业,三年叫不出的学生名字,放养不是老师自由散漫不负责任的借口,附中从前些年理科前50每届二三十个沦落到今年理科只有4个,如果再这样下去,被超越是迟早的事。掐尖进来的生源,学生都是有梦想的,清北,985,别总拿一本率说事,问问中考录取时候的家长,哪个会说只要到一本线就可以了!
我家孩子去年从云附星耀考入师大附中,之前就有初中老师说过师大附中的教学模式,有心里准备,孩子现在每天很放松,参加了3个社团,中午没有社团活动就回家睡午觉,22点上完晚自习空手回家,看看qq微信弹弹他喜欢的电吉他就睡觉,周末作业也极少,成绩中等,就算保持他毕业也应该是600分以上,如此,满足了。来师大附中的确需要家长有足够的格局去适应,不然心里会很着急的,我一年了基本适应了话说回来,如果按照衡水模式培养,以师大附中的苗子可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没有对与错,选择了就不要后悔。
到目前为止,云师大还是云南完高第一。但一些管理理念个人有异议的,只适合自律性很强的孩子,或是成绩在班里前30%的,否则慎选。自家孩子自律不强,一年后感觉上了个名气,不象云大附中老师盯着每一个学生不放弃,公立和私立的区别吧
大部分人对云师大附中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有个别家长对师大附中的老师期望值过高,以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去就会考得起清华北大,就会得到质的飞跃,就会乌鸡变凤凰。师大附中的模式对自律性强的孩子确实是非常有利的,确实可以乌鸡变凤凰,但对自律性比较差的孩子反而不利于发展,如果家长不及时干预,甚至有可能乌鸡变菜鸟。将近一千个各种类型家庭的孩子在里面读书出现点不同声音也正常。
“以今年为例,师附684分,昆一中680分,仅差4分。2019年,师附571分,昆一中563分,也仅差8分。”……用这个数据来衡量生源差异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师大附中录择优取的学生,其分数都高于师大附中录取线,包括昆明考得最好的一批人,分数平均超过录取线很多。而一中择优录取的学生,考试成绩高于师大附中录取线的学生人数很少,平均分比师大附中低很多。
我老家的雅礼,长郡,市一中,师大附中都是全国高中百强排名前几名的学校,好像也不是衡水模式…而且都是教育集团模式,大家都在卷一本率的时候,这几所学校比的都是清北名校的保送律,奥赛国家集训队等名额的占比…
外行来解释,只能是胡乱拼凑,洗不白的,三年前录取分数可远高于其他学校,定向录取其他学校也是师附挑剩的,今年师附文科最高分就是定向到县的少数民族生,都是挑最好的,考成这样,如果再不改,10年后昆明名单再也看不到师附名字
我的女儿师附毕业的,进了大学适应性很强,在人才济济的头部985学校也能排名靠前
,这得益于在师附所谓的放养教学培养的自学能力
赞同,自律性强孩子真的适合师附,自律性太差的孩子可以选择其他学校,就不要奔着师附的名气去了,到时候孩子成绩不好,又怪师附老师摆烂没责任各种,也不要把责任都推给学校。我家孩子自律性差,我就直接给他报昆一了,适合才最重要,他的成绩高出师附十分!
师附取得的成绩,对不起高贵的师资!对不起优良的教学环境!对不起顶尖的生源!对不起家长的期盼!出了问题不躬身自省,反而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还嫌脸没被临沧一中打肿?还赚满嘴的假牙没打掉?
坐标曲靖,师附不在州县掐尖就是笑话,我朋友家今年初三,接到短信说招20个,注意,我朋友家汉族还有去年,我孩子的班成绩好一点的都收到了短信通知
师大附中是非常优秀,但今年面对偏僻落后的临苍一中的考试成绩,说一点不尴尬,谁信?
不管你怎么美化,师附就是靠掐尖生存的,本身毫无作为,老师也不负责。不信你把它降到第二批或第三批录取上一年试试,它的学生高考成绩会比任何一个高中差!
师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孩子在师附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其它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会让孩子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浅
抨击的人,是没念过附中撒。我01级的,课后老师确实不怎么管,所以我还有时间打球,有时间看小说,看电影。最后带着一身武艺去上大学,去工作。你说我能不感谢附中没有对我们进行应试教育吗?
师附老师只负责把学生健健康康带入大学。具体想上那所大学是学生自己决定的,不是老师所能掌控。高二学校会把成绩差的同学集中在一起加时补课。没有什么分班之说。一些家长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大部分人对云师大附中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有个别家长对师大附中的老师期望值过高,以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去就会考得起清华北大,就会得到质的飞跃,就会乌鸡变凤凰。师大附中的模式对自律性强的孩子确实是非常有利的,确实可以乌鸡变凤凰,但对自律性比较差的孩子反而不利于发展,如果家长不及时干预,甚至有可能乌鸡变菜鸟。将近一千个各种类型家庭的孩子在里面读书出现点不同声音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