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海淀六小强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小低年级的家长一定要看看
(2023-07-01 23:04:09)海淀六小强指的是海淀区的六所初中,相比于派位,这些学校可以提前DZ,被选上的孩子因此得以提前上岸,所以这些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简直神一样的存在。
六小强DZ的标准是什么?学校从来没有公开过。即使被选上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靠什么才得到学校的青睐。
之前总是在网络上看到某个牛娃被六小强招走。网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得知身边有朋友的孩子考上六小强,不免要去刨根问底,最感兴趣的就是孩子有哪些特长和优势?
朋友A的孩子上了SS的2+4,直接免中考;朋友B的孩子上了QHF,这个更逗,B说她只投了这一个学校,结果就被点上了,真是备受幸运之神的眷顾。
话又说回来,看上去有运气的成分,实际上还是有实力。
和这两个身边的牛娃妈妈交流了一番,发现这两个孩子其实有一些共性,没准这些共性正是六小强所看重的,我梳理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01
重视校内成绩三科力争295
朋友A的孩子在高年级时最好成绩是三科299,朋友B家的孩子是293。据说丰台最好的初中北京十二中的选拔标准是295分,看的是五下和六上的成绩。
其实孩子越小的时候,我们越是忽略校内成绩。到高年级才发现,校内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如果校内知识薄弱,那就放弃课外吧。
02
英语有PET证书
这两个孩子都有这个证书,A家是卓越,B家是优秀,考得早,在小学三年级时就考过了。
我知道A家是跟着某英语机构学了六年,全部学完该机构的课程。
关于这个机构的评价网上也是有好有坏,但是看A在家里也没搞原版阅读同样学的很好,PET证书就是证明。
所以如果家长没有余力管孩子的英语,跟着一个机构从头学下来也不错,前提是报了班还得认真完成作业。
关于证书有没有用,一些小升初的过来人是这样说的:没有证书,怎么能证明你的孩子比别人优秀?靠用嘴说吗?
瞬间我就懂了。
03
奥数有杯赛成绩
两个孩子都是跟着机构学的,不过一直是普通班型,不在集训队。
到小高年级后参加了很多比赛,如大联盟、数学探秘,大部分比赛的成绩是二等奖,
照这么看,这两个孩子不像传说中的海淀娃,每个人都同时报几个奥数班。
关于要不要学奥数,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按我们的经验来看,多少学点奥数知识有助于校内数学成绩。
我家的学习方式就是看视频,然后孩子自己做练习题,用过的练习册有《小学奥数举一反三》、《高思导引》、《学而思秘籍》,一学期用其中的某一本或是两本各选做一部分。
孩子上学期数学期末成绩得了满分,我归因为做奥数题,拓展了思维,再来做校内数学就是降维打击。
04
兴趣广泛有特长
这两个孩子都学过乐器,B家的孩子曾经参加了一些钢琴比赛,获过一些奖项,也被学校推荐参加过区级的艺术节。
A家的孩子爱好更多,参加了学校里的很多社团,朗诵社团、体育社团、金帆管乐团,其中管乐团获得过北京市的一些奖项。
记得在网上看过,牛校愿意要一些有乐器特长的孩子,理由是,如果在你有一门乐器特长的情况下,学习成绩还不错,证明你以后学习还有潜力。
对比之下,一些孩子成绩优异,可能是靠大量刷题练出来,已经用尽全部时间精力。
四年级时疫情停课在家,孩子班上举办线上联欢会,我注意到班上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孩子展示了演奏一门乐器。
一些孩子甚至是在双减后才开始学习乐器,猜测是因为学科类的课外班没了、孩子的时间一下子多出来。
051
有市三好等荣誉
朋友A家得了市三好,朋友B家得了区三好。三年区三好才能评市三好,一些学校特别看重这些荣誉。
梳理完之后,不难看出来学校的选拔标准:他们选拔的是全面发展不偏科、学有余力有特长,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好的孩子。
而不是我们想像中的——同时报几个奥数班,天天泡在题海里,只读书只做题,不谙世事。
前几天孩子回家给我说,妈妈,英语我还得继续往上考呀。
原来是她听班上一个同学说,到小学毕业前英语要考过FCE。这又激起了她的考试目标。
我们从三年级考过PET后,四年级时想越过FCE,直接考CAE,开始都报上名,后来因为疫情原因停考,后面就一直没有动静了。
这件小事给我了一些思考,为什么大家都对名校趋之若鹜?名校和好生源是相互成就的,进了名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身边的同学个个出类拔萃,能相互激励带动。
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的话可能不那么好使了,身边同伴影响会更大。所以才有小学看家长,初中看学校,高中看老师的说法吧。
我们接受孩子做个普通人,但不意味着我们要早早放弃努力;
虽然我们不在海淀,但名校的选拔标准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啊!
对于小高年级来说,之前没学乐器没培养兴趣爱好的,也不必再强求了,毕竟到了初中大部分人还是会放弃乐器。
对于小低年级和学前家长来说,今天我梳理的这几条可以当作参考。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