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每个海淀家长都想规划一条通往六小强的升学之路,那就帮大家把这条路画一画
(2023-07-01 22:56:21)泽哥,北京人,曾靠奥数保送初中。北大毕业后进入教育圈,所带自己最擅长的小学奥数课程,多年毕业班经历,也接触过很多公立校老师。对北京小升初和奥数体系均有深入了解。
写在前面:泽哥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
题记:有了路,还得能走的过去才行。
不知道啥情况,最近咨询泽哥怎么能上海淀六小强的学前以及低年级的家长越来越多,对于这种一两句话,甚至三五分钟都不能讲明白的问题,都值得泽哥单独写一篇文章把这个问题详细来说一下。
毕竟,泽哥写过这么多文章,和北京升学相关的文章是最多的。
今天这篇文章,有些长。再加上泽哥的写文方式大家也了解,全是文字,看起来也比较累。所以如果怕看不完可以直接转发收藏,如果怕看着费劲,可以直接拉到最后。
下面是正文:
海淀六小强指的是海淀区的六所中学,分别是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十一学校、101中学。这六所学校之所以统称为六小强,是因为这六所学校在海淀区的成绩是名列前茅的,遥遥领先海淀区的其他学校,甚至放到全北京市,也是前十名的水平。
但这里面,就有今天要讲的第一个知识点了:大家所熟知的这六所学校出色的成绩,指的都是他们高中部的成绩。这个成绩包括了升入清北的人数、竞赛的获奖人数、高考平均分或高分段人数等。并不是指的他们的初中部成绩,他们初中部的成绩甚至不如一些民办校。
那么为何他们的初中部不行反而高中部非常厉害呢?这就牵扯到今天的第二个知识点:初中和高中录取方式的不同。初中升高中是通过中考分数进行录取的,这六所学校的中考录取分数线在海淀区是最高的,大体上可以理解为初中学的最好的孩子基本上都在这六所学校了(事实上有些成绩高的孩子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分布在了其他学校,这也是其他学校高考也能有部分孩子脱颖而出的原因)。而小学升初中,情况比较复杂,不完全是因为成绩,但又和成绩有些关系,导致孩子的程度不太整齐,那么到中考时,就不太能够确保整体的成绩都处于一个领先的水平。
第三个知识点:因材施教这一点在这六所学校体现的非常明显。有家长看了第二个知识点,可能会觉得这些学校是因为本身高中进来的孩子成绩好,才导致高考成绩好的。但事实上,这只是一部分,另一个同样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这六所学校确实非常擅长教这些成绩好的孩子。大部分成绩好的孩子在这六所学校中会如鱼得水,保持住自己在初中阶段的领先优势。而如果孩子本身能力不太出众,在这六所学校的学习环境下,不仅不一定能得到提升,还有持续下降的可能,这也是为何这六所学校的初中成绩没有那么突出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是学校不怎么重视中考成绩,毕竟家长更多关注的还是高考。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第四个知识点:上六小强主要还是为了上好大学。从概率的角度上,上六小强基本上可以保证有个大学上,在六小强排名中等,基本上可以保证个211。但这并不意味着别的学校就完全考不上清华北大,个例在哪都是会有的。
有了以上的四个知识点,其实通往六小强的升学之路就变得非常清晰了。古时,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前些年,人说: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今天,泽哥说:通往六小强之路,只有三条。
这三条路,大家无论走哪一条,都是需要看的远一点的,毕竟六小强不是终点,上大学甚至也不是终点,这些都仅仅是阶段性的结果。
第一条:下足力气中考考到六小强
既然六小强最厉害的是高中,那我们就目标通过中考考进六小强。但想做到这一点,绝不是喊喊“初中我们要努力学习”的口号就可以的。
至少从小学阶段,家长要把精力放到这三点上:
(1)学习习惯。这不是初中能培养或者说改变的,这主要是小学阶段就要树立好的。现在这个年代,什么男孩到初三突然开窍然后成绩突飞猛进的例子已经越来越少了,大家更多的在强调“优秀是一种习惯”。
(2)亲子关系。做好初中去一般校的心理准备,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毕竟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正值孩子的青春期,同时很容易受周边同学的影响,如果这时家长没有什么手段能够让孩子保持在正确的道路上,那就没法谈努力中考了。
(3)数语英体。这四科是无论中考如何改革一定会考的四科(英语可能不一定?但不敢赌),所以这四科在小学阶段学的多么深都不过分,至于其他科目,小学可以以培养兴趣为主,真正等到初中要学要背的时候也不晚。
走这一条路,不需要考虑任何学区房、幼升小、小升初这些烦心事,一心一意弄孩子就好。
只不过走这条路也有缺点:那就是孩子如果初中发力太猛,高中没办法持续发力,有可能成绩会掉下来;也可能会因为高中阶段家长松劲或者不适应六小强节奏掉下来;另外,不太容易进六小强的实验班。
第二条:先进到六小强的初中部,再努力六小强的高中部
这条路其实对应的是两步走。
先说第一步吧,怎么进六小强的初中部。
三种途径:拼爹、拼娃、拼运气。
第一种途径,拼爹。
大家放心,六小强的初中部,拼爹进去的人数远远多于拼娃进去的人数,拼娃进去的人数略多于拼运气进去的人数。具体怎么拼爹,这个泽哥不能、不会、也不需要给大家什么指导,能拼爹的自然有拼爹的路。
只不过,泽哥想说的是,拼爹其实也得看看孩子。之前提到了,中考是看分数的,这一点不会因孩子初中是六小强的做什么改变。更何况,从泽哥旁敲侧击了解到的六小强情况看,本校初中考到本校高中的比例,基本上都在10%-20%左右,也就是说,即便拼爹能进到六小强的初中部,也很难留在六小强的高中部(有能拼爹进高中部的爹还是太少了),而且以六小强只善于教高分段学生的教学情况来看,孩子可能还不如进到一个管理严格的其他学校所拿到的中考分数更高。所以除非孩子对应的初中校太差,否则拼爹进六小强的初中更多的是为了爹妈的面子。
第二种途径,拼娃。
这种途径是最能够引发家长焦虑的点,尤其是当我们明知这些学校能够拼娃进,但又找不到拼娃途径的时候。所以,拼娃这条路是很多家长最关注的。但同时,对于泽哥来说,又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因为六小强每一所学校拼娃的方式几乎是各不相同的,甚至每年都会有区别。在这,泽哥试着把他们归归类,给大家一个方向,但一定不可能通过几句话就讲明白。这块可能需要个讲座。
第一类:直接就可以报名的
人大附和十一学校都走的这个途径。通过家长在学校官网中填写简历,然后再进行筛选。从招生人数上来说,十一拼娃进去的可能还多一些,毕竟别的学校拼娃进去基本上进的都是实验班,但十一拼娃进去是有可能进普通班的。虽然两所学校的选拔标准略显不同,但是无外乎两点:数学杯赛成绩和校内的三好荣誉。但这里要注意的是,除去大师赛金奖(大概30人)外,其他所有的成绩和到底能进入哪所学校基本上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不是说拿到某个奖项或者拿到市三好的荣誉就一定能进哪所学校,最终能否进到学校,都是孩子综合水平的呈现。所以对于这两所学校来说,专心提升孩子成绩,到时候提交简历,剩下的就是等通知了。目前看这两所学校的招生方式在近几年不会有大变化。
第二类:通过机构推荐考试或面试的
剩下的四所学校或多或少和这种方式都沾点边。但是,这种方式在今后的升学中,会有非常大的变化,至少泽哥自己是这么判断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双减,泽哥一直说双减还远没有结束,后面还有很多重磅的消息和文件还没有出台,所以今后一方面还能剩下哪些机构还是未知,另一方面,即便有剩下的机构,那原来负责升学或者和学校有关系的老师还会不会继续留在机构也是未知。比如在去年某机构向学校输送了不少学生,但这机构不再继续干了,有升学关系的老师也去做别的了,这一块就断了。再加上有些剩下的机构由于官方管控非常严格不敢和学校有合作。所以,这些都是泽哥说的为什么泽哥自己会判断这种方式出现很大变化的原因,也就是之前几年的经验不一定能够套用。但是,泽哥还是要提醒大家:这些学校是一定会找出能够招好学生的方法的。因为如果没有,就会和上面两所学校的差距越拉越大了。只不过至于这个方法是什么,泽哥没办法预测。如果真要给家长一个什么建议,那只能建议还有一段升学的家长先观望,而对于马上要升学的家长来说,可能需要广撒网了。
不过,即便广撒网,最终能被六小强录取的,也是至少奥数成绩优秀或有一定校内荣誉的才能捞到六小强这种大鱼。
第三类:通过小学推荐的
这么多年以来,持续走这个途径的只有一所学校。也算是比较“奇葩”了。但这种小学的推荐考试,老师根本不会提前告知,甚至考完了也跟没事人一样。所以泽哥只能建议所有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校内的每一次考试都要重视,尤其是那些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的活动,一定要让孩子参加(有的孩子嫌麻烦或者想早回家不参加的话就错过了)。
第三种途径:拼运气
想拼运气进六小强,真的是太难了。为什么海淀有那么多家长想进海淀六小强,就是因为只要家长一看海淀各学校的片区,都会发现片区里没什么好学校。和西城相比,这是必然的。因为六小强中,只有十一学校和101中学招收极少量的学区派位,其他四所学校,根本没有学区派位,只有全区派位,而且还仅有100人左右。想象一下,全区两万多人,只能拼这不到一千人录取的名额,这个概率,也太低了。这也是为什么海淀家长普遍比东西城家长焦虑,海淀家长普遍的鸡娃氛围比东西城浓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几乎没办法拼运气进本区的最好学校,这样就只能走上拼爹或拼娃的这两条路了。
上面说了这么说,其实只说了第二条路第一步的三种途径,即怎么进六小强的初中部。但是第二条路其实还剩下了第二步,怎么从初中部进高中部。
其实这个第二步和第一条路基本上是一致的,也是走中考。只不过,本校初中进本校高中,要比外校初中进本校高中,容易太多了。这里的“容易”指的是在同样的中考分数下,本校和外校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无论学校有什么途径操作,学校一定是有途径能够操作两件事的:
(1)六小强高中实验班中的学生来自本校初中的比例较高。
(2)即便没到六小强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本校初中的孩子也能进入本校高中学习。
但泽哥还是要再强调一次的是:即便本校初中有着这样的优势,但也仅仅是针对初中成绩优秀的孩子(大部分是小升初通过拼娃进来的那部分学生),而对于初中其他大部分的孩子来说,还是通过中考考入其他的(重点)高中更为实际。
第三条:进六小强的国际部。
【注】:国际部的学生不能参加高考,只有出国读书一条路。
这条路,主要是写给北京的众多非京籍的孩子的。当然,非京籍值得专门的一篇文章,但走六小强的国际部出国对很多非京籍家长来说,是“折腾”相对较少的一条路。
但同时,六小强的国际部和六小强的高中一样难考,甚至需要准备的更多,因为对英语还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这条路其实会更加艰难,说实话不太适合通过这条路来圆想进六小强的梦想。
至此,进六小强高中的三条路已经基本介绍完毕。
其实还有一条隐形的路,就是六小强的民办校,也是今天大家讨论最多的人分从民办转公办的这个事,但这块,实在是写不下了,以后再说吧。
今天这篇文章的字数都赶上泽哥之前两篇文章的字数了,但写到这,泽哥还是觉得有很多的内容没有写到,所以,在这篇文章接近尾声时,泽哥还是要说三件事:
(1)大家看完之后(或者没看也可以),如果对于海淀的升学之路还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2)泽哥不一定能回答大家的所有问题,因为有些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说的清的,但泽哥都记下来,迟早会给大家解答。
(3)泽哥之前的讲座大家看过么?在B站(百度直接搜b,出来的第一个就是)搜索”泽哥点评“,会出来两个白底带二维码的视频,一个是2020年8月14日录的”北京小升初形式介绍与规划“;一个是2021年4月8日录的”小升初中的官方升学途径“,从上一个讲座到现在,已经又过了7个月了,所以,泽哥打算把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录成讲座,同样会首发在B站上,就在下周,敬请期待!(先立下FLAG,这样才能够逼自己完成)
最后的最后,扣下国家的大方向:即便没有进到六小强,甚至没有考到高中,而转而进入职高掌握一门手艺,从长远来看,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毕竟十年前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十年后的今天国家号召我们要进行物资储备,所以十年后什么情况我们谁也说不好。只要孩子品行端正,习惯良好,能力出众,一样能闯出一片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