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不是我们的问题
(2023-06-15 08:23:43)假想一下,如果不看学历、资历,所有公司敞开招聘,只看本事和实打实的工作表现,那么会发生什么?
你会发现,很多你以为你干不了的“高端”活儿、技术活,上手干一次,学个一年半载的,你也能整个八九不离十,而那些因为各种先机、关系在大企业尸位素餐的人,很快会被你替代,只能去寻找匹配自己能力的活儿。
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呢?是一个高度自由竞争的世界,或者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世界,是一个只要你有本事就能上的世界。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我感觉眼前一片开朗。
为啥呢?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在上学的时候,你面对的就是一个省甚至几个省(共用一套试卷)的充分自由竞争,所有人不看出身,只看考试能力,谁牛逼谁就能考上。
但是等你出到社会,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一团一团的,每个“团块”,都给你设计了一个或多个门槛,比如学历、年龄、户口、关系、性别……你再也不能说只要你够牛逼就能上——你得具有某种“身份”,你才有资格上。
也就是说:当你在学校,你是自由竞争,真内卷,考好就是一切;而当你进入社会,你是有限竞争,假内卷,考好也不一定有资格。
举个例子来说,国企,从《漫长的季节》里东北的国企,再到我附近的铁路昆明某局,以及我认识的,在烟草公司上班的朋友,想要进去,说白了,就得靠关系,而且还得是很硬的关系。
当然,现在大家都觉得习以为常了,谁还没点关系呢?国企也好,事业单位也好,大私企也罢,里面都有各种弯弯绕的关系,这还需要你来提醒吗?
但大家从宏观上想一下,会发现这两者之间是很不匹配的,甚至说是断层得相当厉害——在学校里埋头内卷就完了,结果一出来告诉你卷没大用,关键还得靠拼投胎的技术,你说这幻灭吗?
在以往的叙事里,我们都说这是学生的错,进了社会还保持着“学生思维”,所以学生就得失败。
但我们反过来想想:社会就是对的吗?学生思维的本质就是“我本事强所以我上”,这个有错吗?凭什么要换成社会的“我满足某些投胎的门槛,我才能上?”
要我说的话,我觉得是现实世界,配不上“我行就该我上”的学生们。
现在,我们再试着把眼光放远些,畅想一下:假如世界是自由的,没有贸易冲突和贸易保护,大家想买啥就买啥,想卖啥就卖啥,又会怎么样呢?
我觉得,以如今中国的生产能力,没有国家能抵抗得住中国的商品倾销,很多国家的产业将会被毁灭,我们也能很快完成技术升级,因为可以买到各种核心技术。
当然,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国家,都得走入东亚内卷的浪潮里——因为你不卷,你就会被另外一些辛苦努力的人打败,在一个充分自由的市场里,你只会找到市场给你的生态位。
这时候我们还会发现,那些能在高福利环境里躺平的欧美人,很快就没了躺平的机会,要么卷,要么就被淘汰。
而这一切为啥没有发生呢?
实际上,一个国家,就是一个门槛更高的国企,不管你水平多牛逼,你要迁移到一个新的国家去干活,你都得被“国籍”这个超级门槛给挡住,剩下的还有语言、户籍等等。
在国企组成的世界里,尚且竞争不充分,国家组成的国际世界里,更是有各种高到天上去的门槛。
封建时代,有个词语,叫“庇护”。
大部分组织,其实主要就是提供庇护的功能的。它设立一些门槛,特别是身份、关系的门槛,把“自己人”给庇护起来,依靠自己的生态位,防止萝卜坑被“外来者”给填上。
有些朋友看到这里,说我都知道,老生常谈了嘛。
不是的,你想明白上面这些,你会发现,网上(包括我)一直诟病、抨击的“内卷”,其实本来是没错的,反而是现实世界有问题,存在各种壁垒,把人与人按照身份、爹妈、出生地给区分开。
也就是标题说的:内卷,不是我们的问题,我们不该去反思。
就像我之前说“小镇做题家”的那篇那样,我们细捋一下做题家的人生历史,会发现,做题家们大多家庭贫困或一般,通过考试做题寻求上升空间,已经是“成本最低下收益最大的行为”,不偷不抢的,为啥还得回过头来反思我们自己的呢?
为啥不反思反思我们的社会,配得上靠自由竞争卷出来的做题家吗?
同理,在国际贸易中,如果美国不打贸易战,不设置贸易壁垒,它国内早就面临倾销了,它很多产业都得转移走或者被外包,到时候别说中国人了,墨西哥人来一半,美国都得大失业。
在这样一个自由贸易的世界,你会发现,很多行业根本卷不过中国人,很多国家根本卷不过中国。
可以说:中国人追求的,才是更纯粹的自由竞争,甚至有点过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但拉胯的现实世界,是一团一团的、被各种组织设置了各种门槛、充满了贸易壁垒的非内卷世界。
所以:不是内卷没有用,而是内卷撞上了政治,没有政治硬。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不管做人也好,还是做事也罢,我们才有底气,才知道问题在哪里。
比如说,最近有很多年轻的朋友咨询我,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难道是错的吗?”、“我辛辛苦苦寒窗苦读,出来却一点背景关系都没有,我到底该怎么办?”、“我家里条件一般,我到底该去哪个城市,选择什么职业?”
这时候,我们就要分清,我们面临的问题,到底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
经济问题,也就是大家一碗水端平,有本事就上,没有人会以为你的年龄、出生、爹妈、关系……各种事关你投胎技术、天生条件的因素歧视你,那你开启“内卷”模式,努力竞争就完事儿了,完了就算没上,只要够公平,你也是好汉/好女一个。
政治问题,那你得看清人家的门槛是啥。有的门槛就是死的,比如说户口、籍贯、年龄,你当然可以怒发冲冠,砸烂对方的门锁,但在现实世界里这也不现实。如果你摸清了关系,超越了这些政治条件,最后也上了,那也厉害;如果不管你多牛逼,就是不让你上,那你告诉我,我跟你一起曝光它。
现在咱想想:做题家为啥容易碰壁?为啥容易自卑?
其实,就是做题家们,包括我自己,习惯于通过努力去解决“政治问题”、通过内卷去翻越非内卷可达的门槛。
这就像追妹子,人家就看颜值、身高,这些指标都定死了,结果你每天早起给人家送早餐,有些人是被感动了,但大部分人都只会觉得你的努力很可笑,只感动了你自己。
所以,咱做题家,不要老是自卑,动不动就反思自己,而是应该学会调整战略。
是努力的问题,就努力;不是努力的问题,那就摸清门槛是啥。
你得会灵活调整,切换你解决问题的模式,那你才会很牛逼。
这世上有很多人,是看不上努力的人的,觉得一切都是“政治问题”,都靠关系,就等着靠搞关系解决问题,当然,他有时候甚至大多数时候确实成功了,可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成功吗?
做题家不够牛逼,是因为他还不够灵活,一旦灵活起来,政治经济问题分开论,谁能挡得住你呢?
说实话,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一大操蛋的地方,就是有人先过了桥,接着就把桥给你拆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是自由的,能过就过,不能过掉到桥下面,大家硬碰硬,不论出身,输赢都是好样的,这不是很痛快的事儿吗?
但在现实世界里,你跑到河边,却发现人家早就把桥都给拆了。
然后你还看到,出生好的人、有关系的人,早就买好了船票,直接让人开船过河了。
这公平吗?这合理吗?你先走了,把桥拆了,你过桥的时候,中专就能搞研究,现在新一代来了,博士后都得往后稍稍?
所以很多时候,我喷国企,真不是喷国企的掌握核心经济命脉、稳定物价的功能,这我们都认,也都佩服,我只喷一个,就是关系户的问题,也就是人为设置各种门槛把人挡住,这是个用人的职场问题,和你这个企业做了啥、有啥大的功绩,真没关系。
实际上,在国企内部,也充斥着各种职场的潜规则关系、弯弯绕的暗逻辑、领导马屁的一百种拍法的职场问题,这不也在困扰着你这些在国企里的工人阶级吗?怎么还能跟压着你一头的关系户、领导共情了呢?
同理,当我们说美国打压中国,设置贸易门槛、破坏了自由贸易的时候,我们不也可以说:国企设置用人门槛,破坏了你的职场环境了吗?
当然,把话拉回来,还是说回内卷。
内卷,不是错的,多读书,也不是错的,而是这个世界,它不完美竞争、不自由内卷,充满了各种“庇护”关系。
你没人、没组织庇护,所以你倒霉,而不是你多读书,所以你倒霉。
把这个逻辑搞清楚了,我们做题家,才有自信。
对于做题家的人生路径,我的建议是:首先判断问题的类型,是努力就能搞定的经济问题?还是需要摸清门槛的政治问题?
搞清楚了之后,不用抱怨,灵活应对就完了。
对于中国这个做题家大国来说,我们也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做题家的世界,也就是创造“有本事就能上”的世界,而不是“有户口、有关系、有爹妈才能上的世界”。
内卷,虽然痛苦,但至少是公平的。
内卷卷不动,还得拼投胎技术,这样一个不公平的阶级世界,想必才是背离了初心罢。
前一篇:湖南省地质中学,长沙市十一中比拼
后一篇:慢慢变富,才是体制内的长期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