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成为别人牟利的工具和奴才——一线教师为什么如此厌倦校园?
(2023-05-22 10:06:5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夺。教育产业化以后,学校就再也不是一块净土——虽然原本也不算是净土——学生、教师成为某些人牟取利益的工具。
王胜战之类固然是大贪,但跟普通人尚有距离,而基层校级领导、校内所谓的“中层干部”,有许多人为了点利益,不择手段、勾心斗角、营私舞弊,这些更令一线教师齿寒。
很多中年一线教师直言不讳:我就盼着赶紧退休!再也不想进这个学校。
曾经有位女教师对我说过:一进学校大门,我就觉得脑袋瓜子都要裂开了!
厌倦学校,厌倦学校的勾心斗角,厌倦为了评职称低眉顺眼疯狂内卷,厌倦了校领导把教师作为牟利的工具。
在学校里,究竟有哪些令人恶心、令人厌倦的事情让一线教师深恶痛绝呢?
校长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有效监督,黑暗和腐败如影随形。
招生、餐厅、商店、校园修缮、办公设备添置、教辅材料订购、保险等,校长的身影无不活跃在其中。
也难怪一个小学校长都能贪污受贿到2.2亿元了!
在学校里,一线教师仿佛提线木偶一般,成为校长牟取利益的工具人。
在学校里,校长就是“土皇帝”,一群善于搞“公关”的人围绕在校长周围,获取着种种好处:
安排了副校长,当个主任,承包个商店……
更有甚者,有的年级主任借着“校长”这张保护伞,公然在校外开设培训机构,凭借自己所带的年级进行招生,而校长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保护伞,遇到“事情”,自然由校长“摆平”。
学校内部的不公平是一线教师感到最愤懑和压抑的
(一)延时服务报酬不公
在延时服务过程中,学校管理层普遍获得一线教师两倍甚至三倍的报酬,而无须负责具体看护任务,拿着手机溜达两圈,玩玩游戏唠唠闲磕,就晃到下班时间了。
而一线教师却累得肝长气短,为学生解难答疑,教室内外风景悬殊。
(二)职称评定中营私舞弊,蛇鼠一窝。
领导们平时不上课,或者随便兼点课,隔三差五上一节课,最终却能牢牢地将年度考核“优秀”评定拿在手里;能毫不费劲地搞到各种荣誉如“优秀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称号;能在民主评议中遥遥领先,占据最好的位置……
所谓民主评议,不过是qiangjian民意的工具而已。实际评议中,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几乎完全是主观评断。
领导吃肉,当然不会忘记给与领导走得近的、会来事的喝点汤。于是一个以某些领导为核心,一部分懂事教师为“捧哏”小跟班的团队就形成了。
最终,将“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的一线老师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为什么坚决主张将职称评定废除的原因,职称评定是让教师失去尊严的枷锁!
这样的评议,这样的“优秀”考核,这样的荣誉称号,如何不令一线教师心寒?
你得能勤勤恳恳工作,你得会溜须拍马,你得懂蝇营狗苟,你得学会顺从,你得学会奉献……
太累了!
正直的一线教师,有太多人放弃了副高的评定,在小编的单位,就曾经有四五位工作三十几年甚至四十年的耿直的一线教师,最终无缘评定副高职称,以中学一级教师身份抱憾退休的。
他们不是工作不努力,不是自身文化素质不够高,而是不懂人情世故,不肯折腰事“校”贵。
如何才能让“躺平”的教师重抖擞
教师大多数都是谨小慎微的,对于不满意的事情,往往也三缄其口,默默忍受,但心中的不满是在不断累积的。
当这种不满累积到一定程度,当然也就会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
你们不是能得到“优秀”考核吗?你们不是优秀教师吗?你们不是“标兵”吗?
你行你上!
大批的教师“躺平”,对学校的一切都漠然处之。
想要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根本不需要什么“末位淘汰”,不需要什么“萝卜”,只要公平尊重即可。
我们这个地区曾经有位文化水平不高的校长,他先后在几个学校担任校长。
他每到一处当校长,必然把保险回扣、服装回扣(稍早些年,保险回扣给到30%以上)、教辅回扣……一句话,凡是能见到钱的地方,他统统列成表格,在大会上公布出来,然后把这些钱按各个学科的工作量和业绩分发给大家。
呵呵,还用啥治校手段啊?!
公平公正就是最好的手段!
“躺平”的老师最怕这种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