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哪些学校更容易培养清北学生

看到一张表格,显示厦门6年来考上清北的学生来源。其中,实验小学(19个)当之无愧为清北之王。二实小展城校区(16个)跻身第二。前埔南区和北区小学也非常优秀(16个)。
个人认为,与上海、广州甚至福州等城市偏重私立教育不同,厦门的教育总体是普惠型的,大力发展公立学校,让普通市民家庭都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这是难得的福利。不过,上清北的学生,总体是拔尖的,智商、综合素质都是靠前的。意味着对他们的教育,更像精英教育。而精英教育,一是学校非常注重个人学习习惯和素质的培养,二是家庭大多愿意为孩子培养花钱,鸡娃鸡得不亦乐乎。两者缺一不可。
在这张表格中,清北生毕业于哪个小学,虽然有偶然的因素,但大体上能体现该小学的优势:生源优(家庭),师资强(学校)。
需要强调的是:前埔南北区小学,曾经是厦门的王者,近几年因划入太多外口生源,有点没落,不少优秀的学子都转去二实小展城校区了。这也导致大同中学前埔校区衰落。但随着思明区发力东部区域,2024年开始,外附小洪文校区、二实小展城校区、前埔南北区、瑞景小学、莲前小学很可能多校划片,对应一中思明分校、双十思明分校、外国语瑞景分校、大同前埔校区,接下来,厦大教师聚集的前埔南北区小学,可能会再露锋芒。
小学的重要性,可能会日益凸显
上篇文章,厦门哪些学校更容易培养清北学生(网页链接),有提到厦门上清北的学生来源,集中在一些优秀的小学。有读者不以为然,认为能不能考上大学,看的是高中,不看初中小学,因为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变数太大了。表面上看起来,有道理,但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由大数据分析,能进头部高中,能上双一流大学的,多数还是来源于优质小学。
道理很简单,小学除了学知识,更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阶段。好的小学,优质生源聚集,学生家庭倾向于鸡娃而不是放羊;学校学习氛围浓厚,也有利于带着孩子走上正轨,克服不良倾向。差的小学,学习风气不好,孩子也容易被带歪。当然,笼统也可以说:好的小学也有差生,差的小学也有好学生,关键看学生个人,巴拉巴拉……
但是,养育过孩子的会知道,孩子越往高走,越能体现出习惯的重要性。小学习惯没养好,靠初中来纠正,得花双倍精力(同样的精力,优秀的孩子已经用在高效率学习上了);靠高中开悟突然爆发,那更是像中彩一样。
我大娃现在读高中,就个人了解,现在在一双外的他的小伙伴,几乎都是当年小学就比较拔尖,学习习惯较好的孩子。一句话,是小时候的好习惯,推动着孩子成长。
按照计划,2025年的初中毕业生,定向生比例要提高到70%。也就是说,无论是好初中还是差初中,都有差不多的名额可以上高中,夸张说,禾山中学和松柏中学都有同样数量的学生可以上一双外(当然并非如此,只是方便理解)。那就意味着,学生择校,不是比拼上哪所好初中,而是比拼,能否在初中的校内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结论很简单——你越早在好的小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越能在初中校内竞争中,卷过别人。所以,孟母三迁,选学区房,要先聚焦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