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人数5连降:为何疫情中“考公上岸”对日本人依旧没有吸引力?

据国家公务员网站统计,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260万人通过用人单位资格审查,报录比达到70:1,再度创下历史新高。
在疫情暴发后急剧变化的环境中,社会大众开始重新认识到有一份稳定“编制”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即将告别高等教育时,纷纷拥抱体制内的工作,期待“上岸”,以求获得不确定下的安稳。
据就业质量报告,在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前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就业的人数,占比就高达69.9%。
而与国内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难度相比,隔海的日本却是截然相反。
以日本国家公务员为例,2021年共有27317人申请,最终成功上岸的为7553人,上岸成功率高达27%;到了2022年,上岸成功率更进一步提升为29.9%,这意味着平均每4个人报考公务员,便至少会有1个人被录取。
国家公務員試験2022年(令和4年)合格率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仍在逐年减少,根据人事院统计,日本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已经连降了5年。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人们的职业选择本会更趋于保守、寻求稳定,但这个规律为何却在日本“碰了壁”?
追根溯源,除了公务员工作强度较大、加班现象严重等原因外,或许还与日本的企业文化不无关系。
对稳定的认知和期许,可以说是国内年轻人向往公务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尽管考公要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和漫长的考察周期,但只要被录取,工作几乎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也就不会引发职场危机,这种安全感是私企所无法比拟的。
来源 /
中日新闻
但在日本,这种稳定感和安全感的供给来源,却并非只有公务员这一个行业,很多企业都有着明确的工资体制和终身雇佣制度。
终身雇佣制,始于战后日本高速成长期对人力资源的旺盛需求。企业通过确定薪酬规划的年功制薪酬体系,降低员工的跳槽意愿,再通过无期限雇佣使员工对未来充满安定感,能安心待在同一家企业工作到退休。
而这种情况下,企业也可以放心地投入大量的资源,对员工进行长期而有计划地培训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某种程度上讲,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是一种带有忠诚主义和温情主义色彩、能够提供雇佣稳定性的家族制度。
丰田社长19年曾发表“终身雇佣已经很难持续下去”的言论 / ANN
虽然并不具有法律意义,员工与企业之间也从来不会签约,但日本的经济学者普遍认为:终身雇佣制在日本已经不是一个法律法规去约束的规则,而是基于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的一种“默契”。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形势的变化,终身雇佣制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很多私企已经打破了终身雇佣制,但有不少实力雄厚的企业,仍在默契地实行着。
因此在日本,公务员所能提供的“稳定”,并不具备特殊性,对于那些有能力考上国家公务员的人来说,他们的能力也足以在私企找到一份很不错、很稳定的工作,那么所谓公务员的“铁饭碗”,自然也就没那么吃香了。
日本的公务员“遇冷”现象及背后的影响因素,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看似收入丰厚的工作,一旦遇到时代的动荡便摇摇欲坠,公务员最后成为为数不多能够提供安稳感的职业...
...国内所存在的这种现象,本就是失衡的,是时候秉着审慎的态度做出一些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