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自然晋级未必好,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
(2023-02-16 20:57:18)在中小学教师圈里,评上高级职称就“躺平”,似乎已经成为教育普遍的现象。甚至有人戏称“高职称躺吃,低职称躺平”,这种说法虽然说有一定的偏激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很多人对于职称的一种态度,严重影响着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职称涉及到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造成的。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建立初衷
一方面是为了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因为教师毕竟是专业技术人才,就需要有技术能力的高低之分,高技术能力享受高职称待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调动教师的上进心,激发中小学教师一步一步发展的积极性。
然而现行职称制度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职称制度已经出现了非常大的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职称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对教师来说,高级别职称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先:高职称事关教师口袋里的工资。绝大多数教师主要是靠自己的工资来养家糊口的,评审更高级别的职称,也就意味着挣钱更多,可以让教师经济上更宽裕。
其次:高职称事关教师个人的颜面。都说要把教育当作事业干一辈子,可设想一下,一名教师干了一辈子的教育还是初级职称,可想大家会如何评价这样的教师,再随着周围同龄人都上了职称,教师就会产生极大的怨气,长此以往必将造成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
再次:高职称事关教师的发展前景。教师的工作具有相对稳定性,非常适合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干,既然是事业,就要有发展前景,就需要一些高大上的称谓,这样才能让家长、社会信服。同时,很多高水平的教育论坛等,基本都需要是高级职称、名师等称谓的教师才能参加,初级职称连基本的参加资格都没有,还谈什么事业和发展前景。
著名教育专家、名校长李镇西也发表了自己对职称的看法,他认为目前的职称制度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甚至直接取消的地步了。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发展导致教育环境的改变。20多年前教育环境相对比较纯净,老师职称评审相对比较公正,老师们基本都是凭教学能力上职称,反观现在教育、社会大环境已经变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掺杂了关系、金钱等不公平的因素。
第二:李镇西校长做过一项职称评定意愿调查,结果仅有3.86%的老师认为现有的职称制度能激发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79.44%的老师认为,职称评审打击了老师积极向上的劲头。值得注意的是在被调查教师中高达96.89%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职称需要进行改革。
第三:很多教师建议,恢复以前按教龄提升教师工资的办法,李镇西校长认为恢复到以前旧制度,按教龄自然晋升工资的可能性较小,可以通过优化中小学教师工资结构,降低职称工资在总体工资的比例,提升教龄工资的权重。
其实,关于教师职称问题已经吵了多年,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现在的职称制度是越改越严格,越改对普通教师越不利。不少中小学学校的校级领导几乎全部是高级职称,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不是因为高级职称成了领导,而是当上领导后才评上了高级职称。评上高级后还都选择退出教学一线,极大的增加了普通教师对职称制度的不满与不公平。由此评职称评审造成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更是伤了不少教师的心。佛系教师不断增加,进不了职称,就选择躺平。
如果真要实行按教龄自然晋级职称,大多数老师会拍手称快,广大教师也可以安心教学,不再为进职称的事情担心,教师之间的矛盾也会减少,教师的幸福感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然而面临的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教师的管理和激励问题。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躺平、佛系的人越来越多,在职称评审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中小学很多学校都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躺平”教师,如果这样的教师还能顺利享受职称自然晋级,那对教育来说可谓就是一场“灾难”。
写在最后: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可谓是已经迫在眉睫,山东、吉林等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职称改革的政策,其中吉林的“3010”政策可能更倾向于按教龄自然晋级职称。不过要提醒广大中小学教师注意的是,要打有准备的仗,即使职称自然晋级或按照工龄晋级,职称评审还是职称评审,必然有职称评审的硬杠杠,要提前准备硬杠杠所要求的经历或荣誉等,别真等的政策出台了,自己缺这经历、短那材料,到时后悔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