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政策下,教师群体艰难的求生欲……
(2023-02-09 15:54:52)2016年,《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统筹调配编内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
随后几年,各地相继落地推进县管校聘改革。
目前已有河南、安徽、山东、山西、陕西、河北等多地实施县管校聘。
“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其目的是让县域内教师流动起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等作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弊端凸显。
图片
权力过分集中的校长
在县管校聘中,校长是由上级部门产生,而教师的聘用直接由校长决定,我们当地是教育局选择校长,校长选择老师。
这样一整套流程过来,校长就可以决定着全校的所有老师的选聘权,这样下来权力就集中到校长手里,他能全权决定老师的去留。
当权力过分集中,又没有有效监控时,黑暗和腐败就会应运而生。
如果教师能力不行,但是比较善于“公关”,能得到领导们的青睐,很容易就被聘到职称高的岗位。
与此同时,那些心直口快,情商不高,但是业务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则可能落聘,或者被聘到较低职称的岗位。
更可怕的是,县管校聘政策将这一不合理的现象合法合理化了。
图片
处境艰难的老教师
老教师在县管校聘中处境非常艰难。
我有一位“老师傅”,我能从一名青涩的新手教师,慢慢成长为现在业务能力还算比较突出的“老教师”,全靠我“老师傅”李老师的指点。
当时,四十多岁的李老师是县级“教学能手”,业务能力极为突出,不管是讲公开课还是教学成绩,全县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水平。
如今李老师还有几年就退休了。
县管校聘来了,因为年老眼花,对多媒体教学又不够熟悉,工作效率变低,不太受学生欢迎。
学校不愿聘他任主课,几经波折后,降级聘了他,原本高级职称的他,只能拿中级的工资,而且只安排他教一些小科。
李老师还算好点的,县管校聘制度执行后,教师铁饭碗被打破,很多老教师可能面临着解聘的风险。
江西教育厅已经宣布,如果教师在竞聘过程中未达到要求,无法上岗教学,要等相关部门,进行岗位安排或待岗培训。
岗位调整后,教师绩效考核仍旧不合格,这种情况面临着被淘汰。
图片
细数一下,
哪些类教师最容易落聘
1、年老体弱的教师
很多人认为教师做得越久,经验越丰富。
因此老教师具有绝对话语权。
但事实并不是如此,他们学历不高,比不过年轻教师,他们知识结构老套,教学理念陈旧,学习能力以及师生关系都不占优势。
与年轻老师竞聘岗位,完全不占优势。
2、工作能力口碑差的教师
教师队伍中有那么一小部分工作能力比较差,同事之间心知肚明,在家长群体口碑也不好。
每年开学分工一公布,家长就开始找领导要求把某些老师换掉。
这种工作能力差的教师就是领导的心病,在县管校聘中,这类教师很容易落聘。
3、心直口快,情商低下的教师
有一类教师心直口快,脾气不好,但凡有点不如意就到领导那又蹦又跳,平时领导顶多给穿穿小鞋,但是县管校聘成长领导舍弃这类教师最好的机会。
前一篇:女人暗恋一个男人的三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