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教育怪现象

(2023-02-04 17:35:31)
中国教育怪现象之一“以教学成绩论英雄”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对教育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很麻烦很细致的事,可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一切就都简单化了,往往就看一个指标,就是以成绩论英雄。

本人所在县的教育水平在本市常年处于倒数一二位置,每年高考后完,从上到下的最大愿望就是别弄倒数第一。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前,无论局长还是校长,无论年级主任还是任课老师,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是人心惶惶,盼望知道又不想知道。成绩公布以后,成绩好的,喜上眉梢,天天像过大年似的,喜气洋洋。成绩差的,夜不能寐,天天垂头丧气,怨天尤人。

最后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学年评价,就是看你高考走了几个北大清华,走了多少个985—211,本科上线多少人数,特别是北大清华名牌大学,往往是一俊遮百丑,哪怕只有一个,教育局长在县领导面前就有面子,学校校长在教育局长面前就有底气,年级主任在校长面前就好交待,班主任,任课老师等一干人马,更是扬眉吐气,名利双收。

为什么从上到下对成绩看得这么重?其实大家也没有必要这么困惑,只要看看我们身边天天发生的就会自然明白。政府机关招考公务员和事业编,本科学历是基本入门槛,如果是从名牌大学毕业出来的,还可以考选调生或者人才引进,就是企业公司招聘,也得看看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学历越高越有面。

曾有新闻报道,深圳某中学引进北大清华等名校毕业生当教师,年薪就能达到20—30万,还有的为了一个事业编制,博士毕业生争着去当火化场工人,争着去当环卫工人,虽然里面不乏有炒作的成分,但这些乱像也足以说明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最终都归结于考试成绩可以改变命运上来。

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机制必然引导学校加班加点,老师加大作业量,从而导致学生负担过重,没有了休息锻炼玩乐的时间,没有了童年少年应该有的乐趣,学生体质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心理素质脆弱,甚至有的学生厌学厌世,不得不通过极端的方式寻求解脱。现在网上热传的胡鑫宇事件,就有一种厌学厌世自我了断的说法。老师也是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有不少患上抑郁症,平均寿命不到60岁,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寿命。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变成了考试机器,一周一小考,一月一段考,期中期末两大考,平时还有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学科竞赛,课外辅导等,学生烦,家长烦,老师烦,学校也无奈。

对于出现这种以成绩论英雄怪现象的原因,一些头脑简单,别有用心的人往往把责任加在学校老师头上,其实学校老师也很委屈,我作为一个拥有35年教龄的老师不得不说一句,这样的帽子我们不戴,这样的锅我们不背。

中国教育怪现象之二“职称越高,干活越少”
 
由于教师工资和职称挂钩,所以无论什么层次的学校,每个教师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职称晋到最高级别,但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有限,人社局每年都会根据每个学校岗位设置比例进行限额,级别越高,名额越少,特别是高级职称,一些老学校可能连续几年都没有名额,即使有几个名额,由于教师多数年龄偏大,教龄偏长,符合条件的比较多,僧多粥少,所以不得不分项打分,综合排名,明的暗的勾心斗角,竞争激烈。而那些荣誉少的,荣誉级别低的,那些年轻教龄短的,还有那些只满足于上上课,改改作业,看淡名利,不求上进的躺平教师要想晋级真得比登天还难。

而那些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晋上高级职称的老师,其中两类人居多。一种是学校领导阶层,这些人神通广大,善于钻营,人缘广,关系多,可以搞到级别高的综合荣誉,什么省优国优,只要捞着一个,高级职称就到手了。另一种人就是业务素质强,教学水平高的,什么教学能手,什么学科带头人,什么这标兵,什么那楷模,什么这旗手,什么那名师,林林总总,乱七八糟,最后累计算分,一番你争我夺,最后胜出的,就是那些各种荣誉加身,年龄偏大的中老年教师,因为把这些荣誉搞到手,没有十年二十年是不可能的,这些人晋上高级职称了,身体也基本不行了。

所以高级教师的在一线教课的寥寥无几,学校领导虽然领着高级教师的工资,但不能去课堂教课,因为领导天天忙于外出开会考察,迎接各种的督导检查和评比,确实不能带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就是有领导兼课的,也是那种可考可不考的副科,就是一个星期一两节课,也不见的能够按时到岗。而那些年龄偏大的高级教师,反正没有了晋级需求,也就没有了工作热情和干劲,总能找到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教点副科,去辅助岗位混天磨日,甚至有的干脆请病假不再上班,如果有上级领导能打招呼说上话的,在家吃空饷也不是不可能。

最后学校内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怪现象,在课堂上教课的要么是青年教师,要么是默默无闻,无欲无求的中老年教师。而那些职称高,水平高的能手名师之类,都在二线上要么指手画脚,要么安逸养老。干活的职称低,收入少,不干活的反而职称高,收入多,难道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不禁要问:

这样的评价机制如何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如何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能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能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