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职级制下的管理隐忧
(2023-01-29 19:09:24)本来对校长职级制的关注热度本人已经下降了,但是,前日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了河南某地进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新闻后,对此话题有了些许兴趣。
本人所处的地区早在几年前就进行了校长职级制改革,我对此是极力赞同的,当时赞同的目的过于简单,认为校长职级制改革后,教育风气会焕然一新,学校管理水平骤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会明显改善。但通过这几年的观察研究,令人大失所望。我所看到的,几乎和没有进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前没有什么不同。下面,把我看到的现象简单梳理一下。
先说不同的地方,校长职级制改革后,校长领了高额的校长职级制奖金。
相同的地方。
1.
校长的管理水平没有提升
我不知道是如何选拔校长职级制下的校长的,虽然,有明确的文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是不按文件的,因为从最近的校长选拔来看,看起来很随意。这样选拔出来的校长,其管理水平本来就很一般,就人的懒惰的本性来看,你让一个本就不出色的人担任一个你期望他出色的角色,一定会让你失望。人的劣根性是,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在一种安逸的环境中,是没有进取心的。所以,我们的圣贤早就指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新校长,那么原来的校长的水平如何呢?我观察了几个,在校长职级制的环境下,也没有大的改观,其管理水平和原先的没有什么不同。
2.
对其监督力度没有变化
很早我们就说,要把权力放到制度的笼子里。人,没有法律的制约是不行的;一个富有权力的校长没有制约也会很可怕的。原先,我们很多人提出要加大校长的自主权,本人也曾赞同,理由是“一个教育家型的校长如果没有管理的自主权,无法发挥其作用”。但是,我们也忽视了一个问题,这个校长是“教育家型”的吗?他能成为“教育家型”的吗?
我经历过一个校长职级制下的校长,利用职权擅自挪用专项资金,擅自克扣专项资金,随意打击不同意见的教师,管理学校根据自己的喜好,完全不顾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们的实际感受,但是,这样的校长有谁会制约他?他的账目往来怎么就没人发觉?这样的校长职级制还有什么作用?
3.
其管理理念没有变化
校长职级制的设立初衷,是培养一批“教育家型”的教育领导者,但是这样的机制能培养出教育家型的领导者吗?我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很难。难以产生教育家型的校长的因素有这么几个。其一,地区教育评价的片面性制约职级制下的校长难以产生教育家型人才。某地区的教育评价过于呆板,一些教育评价指标的科学性有待研究。唯分数论,排名思想,顽冥不化,而科学的评价机制没有形成。其二,缺乏对校长职级制下校长的科学培养。如何培养优秀的校长,我看很多区级领导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吧。其三,如何认真执行校长职级制制度,严格选拔和任用校长。在选拔和任用校长中,存在人情面子的情况,有些校长是通过人情关系上位的,没有认真履行校长职级制规定的选拔程序。对过程监督的缺失,也使校长们容易滋生腐败。
我对一些校长的管理理念做过调查,他们仍然抱着陈旧的管理理念,用新酒瓶装的还是陈酒,你和他们谈话,完全没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充满创新思维的、充满人文思想的、充满远大理想的校长职级制下的校长,满嘴的油嘴滑舌,满嘴的人情世故,满嘴的官场潜规则,满嘴的个人利益。我们对这样的校长职级制能满意吗?
我对校长职级制自始至终是赞同的,但是出现的问题我们有关部门也是要重视的。我曾经对市级有关部门提出了校长职级制下的一些问题,在这个平台,鄙人再次提出,希望能引起重视。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