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教育,真的是他们眼里那么不堪吗?
(2023-01-24 23:21:39)时不时看到有些人咋咋呼呼的说“北京高考简单”、“北京考上重点大学容易”.......北京的教育真的是他们眼里那么不堪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北京的人口构成。2000年北京户籍人口约1100万,2021年户籍人口近1400万,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441.6万人,也就是说,北京市60岁以下户籍人口约1000万,近20年里新增人口300万已成为北京市人口主要构成。
北京市落户政策主要面对三类人:1、重点院校应届毕业生(近几年落户基本条件已提高到硕士,本科生落户指标非常少);2、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积分落户;3、北京市重点发展行业特殊急需人才。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三类人当年几乎都是全国各地的各种学霸,他们孩子的资质天赋会差吗?有的人会抬杠说:读书好的人,他们的孩子不见的能读好书。这种言论类似某些人说:读书没用,某某初中毕业比某某大学毕业还赚的多。话还没说完,调过头就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嘴巴可以天南海北的东扯西拉,身体力行却无比的诚实。
话再说回来,你确定你家孩子读书的天赋比这300万人的后代更强吗?你确定你的家庭环境、教育资源比这300万人更优越吗?
其次,北京的中小学教育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轻松。以我家孩子为例,我家孩子目前小学三年级,学校在朝阳区排名中上。二年级上学期,学校曾经做过课外班的统计,我家孩子班上40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至少报了3个课外班,最多的一个小朋友报了10+个课外班。每天放学后大多数小朋友直奔各类课外班,周末时间大多排满了各种课外班课程。课外班包括艺术、体育、传统文化、英语、奥数等不同类型,不是简单的语数外。
小学毕业时,好多小朋友通过英语KET甚至PET等级考试,KET的词汇量在1500个、PET则达到了3500个。对标学校考试水平,KET差不多是中学毕业生,PET差不多是高中毕业的水平;大多数小朋友在艺术方面都有一技之长,例如钢琴、小提琴等拿到业余近乎最高的业余等级证书。
暂且不论课外班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啥帮助,也不论北京家长在孩子培养方面投入了多少金钱和精力,如果把苦学或放学后傻玩的孩子,跟参加各类课外兴趣班、各种游学活动的孩子作比较,有可比性有意义吗?
再次,在京重点高校招收北京籍学生的比例,已远低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招收属地学生的比例。教育部明文规定:部属高校的属地招生率不能超过25%。看看京外重点大学招收属地学生的比例,再看看在京重点高校招收北京籍学生的比例,公平吗?
有的人会说:你觉的不公平,可以把北京的重点大学迁到外地啊!教育层次和经济水平成正比,就算是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其名校大多集中在东西海岸各大城市,中部地区的名校屈指可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如果位于北京或上海,必然是中国的顶尖大学;北大清华、复旦、浙大、南大等如果不在经济发达城市办学,其境地和发展水平会远不如现在的中国科大。
最后,全国一张卷一条录取分数线,所谓的表面公平只会导致更严重的不公平。能不能读好书考上重点大学,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天赋和后天培养。后天培养包括家庭环境、父母自身素养、师资水平、自身勤奋和认知程度等。天赋高、后天培养到位,自然而然能就读重点大学;天赋一般、后天培养到位,同样有机会考上末流重点大学。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天赋一般的大多数孩子而言,后天培养的水平将直接决定他们未来能就读何等水平的大学,全国一张卷一条录取分数线,经济欠发达地区能拼的过北上广深江浙吗?贫困家庭能拼的过富裕家庭吗?如果真的全国一张卷一条录取分数线,真正得利的只会是北上广深江浙等经济发达省市,广大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优秀师资流失将更加严重,寒门将更无出贵子的可能!
有的人可能会抬杠说:可以增加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待遇啊,可以降低欠发达地区或贫困家庭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啊......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法真的像这些人敲敲键盘打字、动动嘴皮子打嘴炮这般简单,那么国家的那么多专家和主管部门都是傻子吗?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不是个人看法有多高明,只是认知水平差异罢了。
我个人支持“全国一张卷一条录取分数线”,因为对我家孩子有利。我是考一代落户留京,我家孩子天赋算不上很好,但高于70%同龄孩子还是没有问题的。我老家湖北黄冈,对早上出家门看月亮、晚上回家还是月亮高挂的苦学路数再熟悉不过了,再加上北京的师资和教育资源,如果“全国一张卷一条录取分数线”,我家孩子有能力、有条件更有信心高考干翻湖北老家一众学霸!
北京的孩子比某些人想象中的更加勤奋!
北京的中小学教育并不是某些人想象中那么不堪!